先说《三国》里的哭吧。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三国男儿总是爱哭。当年年纪小,读不懂这部鸿篇巨制,只是觉得英雄的哭泣很假。而今再读三国,才渐渐懂得英雄哭泣的滋味。
在《三国》里,哭得最多的就是刘备,有人调侃他的江山都是哭出来的,甚至有人统计过刘备的哭泣,书中就超过三十次。刘备三顾茅庐哭过,携民渡江哭过,赵云单骑救阿斗哭过……关羽张飞战死后,就哭得更多了,网友调侃他是“哭神”,我貌似都要呵呵赞同了。
在《三国》里,还有一个人也爱哭,那就是曹操,只是比刘备哭得少而已。有人说,在《三国志》里,其实曹操比刘备还爱哭,罗贯中只是为了塑造刘备这个仁君形象而做艺术加工。曹操哭大将典韦,哭谋臣郭嘉,哭袁绍、哭陈宫……曹操的哭之所以没有刘备经典,那是作者对主人公的人设,奸雄肚子里,应该就是一肚子奸计和狼心狗肺。有人说,曹刘二人都是当世枭雄,哭都是他们的权谋,无论是曹操哭典韦,还是刘备哭子龙单骑救阿斗,他们都是哭给别人看的,以此笼络人心。无论在小说中,还是在电视剧里,哭都是重点表现的戏。不管说刘备是哭神,还是曹操以哭收买人心,我都觉如此评价他们的哭,有些以偏概全。
先不不管是权谋需要,还是真情展露,哭,都是最容易抵达人心的武器。那时的曹刘屡试不爽,军士也司空见惯,当今还有读三国流泪的呢?由此可见,哭是没有什么不容易理解的。退一步说,身在乱世,谁又能够独善其身呢?不管是平凡百姓,还是诸侯将士,每天面临的天灾人祸还少吗?那些痛彻心扉的事不是时常发生吗?你以为百姓可以事不关己,灾祸不来吗?一但战败,屠城之事,司空见惯;一人犯错,株连九族,司空见惯。你以为将军就无性命之忧吗?在冷兵器时代,将军要身先士卒,他们靠本领得高位,你看那万夫不当之勇的颜良文丑,转瞬之间不都做了关羽的刀下鬼吗,更何况战场上那些被一刀毙命的无名小兵。
生命在乱世中尤显卑微。普通百姓,更是命如草芥,所以刘备要携民渡江,看到百姓扶老携幼,生死未卜,他要哭泣。似问诸君,假如是你在那个年代,一个三观正常的人,此情此景,难道谁还会喜笑颜开吗?哭,难道不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吗?
一个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下属,他们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来拯救你。似问诸君,你心中难道不会怀着一丝感激?有人说,在封建社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在战场上,逃生的生物本能却不管社会性质,更不会管君臣尊卑。再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你能对那些舍身相救的臣子视若无睹吗?所以,不管是刘备哭赵云,还是曹操哭典韦,不管他们是权谋也罢,还是真性情也罢,哭,它就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达!
哭,在乱世中,不管是百姓还是诸侯,哭,都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也是一种健康的情绪。原来觉得英雄不能够哭,这是被教育带歪了的一种认识。如果一个人连哭都不会,可能就真正危险了。三国里的哭,一是种真实的哭,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哭,都是人之常情。
再说说《三国》的背叛吧。在三国里,总觉得英雄们喜欢一言不合就投降,与我们所受的忠诚教育格格不入,忠诚者都认为背叛是可耻的。但是,在三国故事里,背叛是一件常见的事,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不应该啊!
我把三国里的背叛雄分三类:一类是战败而降,比如张辽、臧霸、魏宪、宋续,他们都曾是吕布手下将领,后来都投降曹操。张辽成为曹操手下一员猛将,魏宪、宋续在战场上被颜良斩首。蔡瑁,原是荆州刺史刘表手下将领,后来也降曹。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设反间计,蔡瑁被曹操干掉了。为救曹而死的典韦,原是张邈手下,因与帐下人不合,杀人后投曹操,没想到成就了一翻君臣大义的美谈。不管他们是怎么死的,但投降后,对曹操都是忠心耿耿的。他们在曹操建立霸业的过程中,都功不可没。
这一类投降,有点像“皮之不存,找皮附焉”的感觉,于毛而言,何错之有?小说有抑曹尊刘的思想,其实在那个时代里,刘孙与曹操没什么差别,都是瓜分汉家天下的枭雄。这些所谓的战败降将,不管为谁战斗,性质上都是一样的。
第二类是“卖主求荣的投降派”,代表人物当数吕布,凡在战场上,对手都要先骂他是三姓家奴,然后才开干。吕布为功名杀义父丁原,为女人杀义父董卓,他把不仁不义演义到极致,等到他被曹操所败捉住时,他又欲投降,刘备神助攻,只对曹操说了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呼?”曹操果断地结果了吕布。
这类投降派,莫说在当时饱受诟病,就是在任何时候也是千夫所指。吕布本是英雄,在战场上骁勇无比,武功不输关张夏侯,但人品的缺陷,是硬伤,就连曹操也不齿,所以刘备一助攻,吕布就玩完。
第三类,我称之为“清奇投降派”,代表人物首数关羽。土坡兵败降曹,以三事相约投降,一是降汉不降曹,二是赡养刘备两夫人,三是一旦知道刘备下落,不管千里万里赴荡蹈火都要投奔。这也叫投降?曹操居然答应,我们不得不佩服曹操的心胸。他接着是送袍送赤兔马,又是送爵位的,为了得到关羽,曹操真是煞费苦心。关羽为此也得了个美谈——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和吕布的投降,是三国中的两大奇观,更是两个极端。
第四类,称之为“小人投降派”,他们主要是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这些人,这类人大多是一些小角色。
董承接受献帝的衣带诏后,和王子服等人商议时,被家奴秦庆童看见,秦庆童和董承小妾私语,董承以为他调戏小妾,要处理他,结果人家跑到曹操那里告一状,不仅几百人口成为了刀下鬼,诛汉贼的宏愿也泡汤。这个家奴只是家奴而已,给他谈不上理想觉悟家国情怀,他做出这等事,不让人意外。但是对于本是军人的投降者,那就是彻头彻尾的背叛。
刘备封为汉中王后,关羽守荆州,攻樊城。关羽安排傅士仁守公安,糜芳守南郡,都负责后方。关羽斩庞德,监于禁,掌握了战争主动权,令曹孙两家都有所忌惮,哪知经过东吴一翻运作,傅士仁献城投降,然后劝糜芳献南郡,他们不是战败而降,而是对关羽怀恨在心,故有力而不抵抗,最终断了关羽的归路,以至于关羽败走麦城,后来刘备兴兵东吴……一手好牌,生生被两个叛徒打烂了。这类叛徒就恨不得人人得而诛之了。
由此可见,三国里的背叛因为具体情况不同,背叛的形式、内容、意义、甚至后果,都不尽相同。这才是生活中真正的背叛,这种复杂的背叛,就不是“背叛是可耻的”这种一元论所能评价得了的。
儿时觉得三国里的哭很假,忠义很假,没想到这才是真正的三国,真正的乱世,真实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