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谈水浒之二
“黑熊般一身肉,铁牛似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杀下云梯。李逵真勇悍,人号铁牛儿。”
作为水浒传中浓墨重彩、印象深刻、甚至圈粉率仅次于宋江的大IP,黑旋风李逵一出现就是这么一首定场诗画像,整个一暗黑破坏神的感觉。
奇怪的是,“医得小儿夜啼”的杀人狂魔李逵,却在戏剧中备受青睐,又在各版电视剧播出后大受好评。即便影视作品隐去了不少李逵的残忍面,但想想我们对最近杭州纵火案里间接杀人的保姆的抨击,仍有些匪夷所思。
李逵是如何杀人呢?小说有3段描写很典型:
江州劫法场救宋江一回,李逵是“ 火杂杂地抡着大斧,只顾砍人……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推倒攧翻的,不计其数……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满身,自在江边杀人。 ”连一起救宋江的晁盖都看不下去了,叫了一句:“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
三打祝家庄一回,“李逵正杀得手顺,直抢入扈家庄里,把扈太公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宋江怪李逵屠尽已经示好梁山的扈家庄,李逵的回答是“谁奈鸟烦!见着活的便砍了”“虽然没了功劳,也吃我杀得快活。”
骗朱仝上山一回,李逵杀了还是孩童的小衙内,而且小衙内的父亲对朱仝对百姓都还不错。而李逵怎么杀的,小说用了侧面描写:“朱仝乘著月色明朗,迳抢入林子里寻时,只见小衙内倒在地上。朱仝便把手去扶时,只见头劈成两半个,己死在那里。”
其他还有杀黄文炳、李鬼、狄太公女儿等等,虽然更加血腥,也还算被杀者罪有应得、情有可原。只这3段杀的毫无理由,纯凭“天杀”心性。
中国的影视作品历来对血腥暴力浅尝辄止,这与审查乃至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有关。但如果让昆汀来拍李逵,暴力美学的观感绝不亚于杀死比尔。
是的,从美学角度看,李逵仍有很多可取之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知道了李逵并非扬善除恶的好汉,而只是凭着天性而为的莽夫,却仍然喜欢他的原因。
用戴宗的话讲,李逵也有些“小好处”,“第一,鲠直,分毫不肯苟取于人;第二,不会阿谄于人,虽死,其忠不改;第三,并无淫欲邪心,贪财背义,敢勇当先。”
宋江太谦卑、太压抑、太做作了,他按照儒家最终极的忠孝、仁义两大标准来做人,近乎一个道德完人,却湮没了本来的人性,存天理而灭人欲,如果三国演义里的孔明是“智多近乎妖”,那么宋江就是“忠义近乎奸”。李逵如同宋江的“反物质”,如影随形照射出宋江的黑暗面,李逵不贪色,宋江便贪色而不能;李逵嗜杀,宋江便仁义而不敢杀(唯手刃阎婆惜而已);李逵直来直去,而宋江便时刻摆低身位而笼络人心。这种反衬,使得宋江的虚伪被赤裸裸扒开。
我一直讲,看水浒不能简单善恶二元观,李逵实际上是“无善无恶心之体”的本原状态,是“大道不出有仁义”的展现。 李逵的美,在于敬终如始、表里如一,是我们对满嘴仁义假道学、一肚子男盗女娼的本能排斥。希腊神话里也有类似的形象,俄狄浦斯去求神降预言时杀死了他的父亲,又和自己的母亲结婚,犯了杀父娶母的乱伦罪过,但他勇于承担责任刺瞎双眼,便很像李逵的敢勇。
李逵的杀戮,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做“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希腊神话中的阿喀琉斯,同样是漠视一切法律、暴躁凶残的人物。他杀人亦如李逵一样手顺,杀赫克托耳,把尸体绑在车后,绕着特洛伊拖了三圈。同时他也有同情心,在赫克托耳父亲普莱亚姆乞求归还遗体时,他心肠就软了,不但归还遗体,还让哭泣的老国王握着他的手,这时他心里想的正是他自己的父亲。惊人相似的是,李逵救母杀四虎,以及放过李鬼也是如此这般。
正因为这样的多面性和整体性,李逵不再是一个莽夫或者杀魔这样肤浅的人物,而成为一种矛盾而统一的丰满性格。这样的性格既让为恶者胆颤,又让向善者痛快,既宣泄了内心中对宗教礼法束缚的反抗,又忠诚于最本质的人对真情的向往。李逵的形象,符合了黑格尔在美学中阐述的“性格是理想艺术表现的中心”,不是凭借低俗念头而杀戮的乖戾,却有追求真善美的坚定性。这样的李逵,我们怎么厌恶的了呢?
更何况李逵还是一个悲剧性人物,如全身刀枪不入的阿喀琉斯因脚踵死于阿波罗神箭,如俄狄浦斯自残双眼。李逵死于他一直追随、崇拜、信任的宋江哥哥的毒酒,而且垂泪说了三个“罢,罢,罢”,之后再说:“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三个罢字,一罢梁山泊树倒猢狲散,二罢与宋江的情义,三罢自己反抗的理想追求。李逵死前,却仍然无怨无悔地追随宋江(遗嘱与宋江合葬),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世人能做到初心不改的,又有几人?这或许才是李逵形象的究竟,也是世人爱他的原因。
对那些眼中只见自己杀戮的批判,倘李逵泉下有知,也要长叹一声:噫,微斯人,吾谁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