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会场,受众太多。不够苗条的我奔波了3个语文会场终于在芮老师的课堂前门找到了一点着脚地。
聚焦的主题是个体学生的学习事实,而非评价任课教师。我只得按压下对芮老师的期许从夹缝中关注离我最近的一个女孩。
此时课已上了小会,正在进行一场小的讨论。这是个恬静的孩子,我的第一眼是这么判断的,她安静的坐着,并未倾听身边的伙伴发言,是发言结束了,还是我判断伙伴失误,我竭力向前挤了挤,无意冒犯了同仁,打扰了别人的观察并不好。
垫起脚尖,我离观察的小可爱更远了。一个百无聊赖的身影映入眼帘。
这是个男孩,看上去与儿子一般大,托着下巴的姿势都是那么的像,我叛变了,果断换了观察对象。
芮老师在带着大家说话,讨论雾的变化。他在干嘛?跟脖子上的绿领巾较劲。看的不是很清楚,我把手机拿了出来,高举过头,拉近了看。他在跟书本较劲,绿领巾只是思考的一个姿势。
孩子,你得倾听别人的话语,独行可不好。
好似听到了我的话语,或许是发现了镜头,他坐的毕恭毕敬的,视线直盯着芮老师,这就对嘛。小手举了起来,他想发言。
老师没看到,略显沮丧;又没叫我,读书开始拉长音了;是的,就是我,我在这,老师!身子都前倾了。
终于叫到了,一段准备已久的答案,很到位,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小手都舞动了起来。
小组交流了,扣起书本,看的出来很大声的表达看法;把同学的书拉了过来,指点着什么,伙伴不住的点头,他笑的很开心,俨然是优秀的组织者。
又是两个来回的沟通发言,很用心的举手,尽管老师没有叫到发言,仍然很踊跃的参与课堂,友善交流。
上午,静静博士谈到学生的上课听讲问题,谈到了深度学习。这个叫小铭的男孩,让我看到了二年级的孩子如何在课堂上进入深度学习。老师的功劳并不大,更多的是同伴之间的信任、尊重。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追求的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同一视线下的平等交谈,共同成长。
遗憾有三:没有听全一节课,没有听清孩子的发言,能力所限无法用笔墨描述孩子深度学习的样子。
庆幸亦有,拍的照片若干,虽基于尊重需要不得上传,但可私下细细品位,一个儿童45分钟的表情变化,学习层次,这是最大的收获。
记于上海金苹果学校听芮莹老师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