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一年暂别久远,那时我身在小学,却有份愉快并着菲薄的记忆,躲在心里权当是个趣味,可终有一日会有个引子,趣味便成了负累。如同发酵久了,什么都会变了个味般地不被接受。
我改过很多人的段落,说成是偷也不为过,改了的只是起承转合,不变的还是当事人的情意蹁跹。不成想,第一次的改用还挺受人垂怜,我的语文老师不知缘由,竟然选用到了小小的校刊上,于是这记忆,也因此深刻了些。
将他人的篇章转为己用,我不晓得其中的奥妙,只是夸耀似地偷梁换柱,倒是在应付老师的前几年里轻松自如。日子久了,我倒也学会了不同命题下的“四不像”,即不像原意,不像喻指,不像深发,不像续篇,却又都沾点关系,混杂起来倒是容易;又因为平时改用的多了,也自然学会了一些意境,贯通倒不至于,可是模仿也够用了。
学文到头来还是要学人的。
十年后我接触的也不仅仅是别人的文章,而是切实需要接触看得见,摸得着的活人。我也是少有这一个十年来做总结,毕竟活的太短,这人的精髓可不是文字中的意境可以简单概括的,或许这时候,也注定到了要吃一堑长一智的节点了。
化为己用这四个字或许在我这轻松的十年里只剩下了一个“改”字,可惜今时不同往日,我能改的也是最不能随意改的“人”是我自己!文字甄选之后,改来还能改去,可惜人这一生若是能改来改去,怕是到头来只能是梦幻破灭。这世界的确存在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可在我们做好选择之后,此前的稻草和现在的稻草已经是千差万别了。
在我如同阅览文章般识别众人的过程中,我自发让自己在一定程度上会有了不同人个体的一些特征,这其中有好有坏,我这种如同杂糅的行事惯性中,并没有得到如同写文章一般的“四不像”,而彻底不像个人了。因为人的精神品貌不存在本意,喻指,深发和续篇,有的只是样貌,心理,气质,品行,一味地合并只能是造作,是会失掉一个人立身于命的根本。或许我们在年幼的时候能通过筛选书籍来得到具体有效的教育,但是在人的筛选上,或许错过一个人就会错过一段缘分,而刻意规避某些人也有可能让大好的机会白白溜走。这些缘分或者是机会,是友情,爱情,亲情,也关系到你的事业,婚姻,家庭,它们并不是彼此分开,而是紧密联系的,这也是为何人与人关联的一个“情”字就够我们研究一辈子,而这一辈子,就恰恰构成了生活的主体。
其实人是学不来的,观察体验至最后终了身灭,哪怕你真的懂了,或许也没机会跟别人来诉说。退而求近,无论是文如其人也好,文不达意也罢,人的思想达到沟通的唯一通道就是文字,我们是真的很有必要甄选规避,行而有效的把我们的文学学好。
我尚且不知如何才算人,但还是会被先人们文章句段中他们的精神品格感动,或许在行文上真的通达了之后,便会有了做人的真意,虽已身死但灵魂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