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安康!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由于今儿牛年没三十,所以今天就是除夕了。是中国传统节日最隆重的一天,心情彭拜,不知道说什么了,先祝各位简友,新年好!

回到主题,还是说春节风俗,写到今天,发现要把中国的春节习俗整理起来,比一部辞海不会少多少。我今天先简要罗列一下,大致情况的风俗吧。


除夕,是农历腊月的最后一个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这一天的民俗活动多了去了,有祭祖,贴门神,放爆竹,给压岁钱,吃年夜饭,迎财神等。


贴门神,这风俗最早追溯到五代,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两旁,后来成画张贴于门。唐代以后,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各路小鬼不敢来了。


贴春联,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看门面光光的,觉得沉闷,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春联,以示庆贺。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置天地桌,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摆上贡品,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传统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守岁,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后来就是看春晚和打麻将了。


烟花爆竹,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年夜饭,全家人上场,开吃的事,都清楚了,一年里最丰盛的晚餐。


压岁钱,吃完年夜饭,头等事就是找长辈发压岁钱了。也有童谣云: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接财神,是为新旧年分界点,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


踩崇,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由于“碎”与“祟”同音,取新春开始驱除邪祟的意思,这个现在快没有了。


祭祖,各地礼俗不同,形式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叩谒祖先,敬其祖的美德,庇佑后辈。


饮屠苏酒,是一种药酒。现在是拿出好酒,相互祝贺,不多说。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


抢红包,自从有了微信,中国传统便多了这习俗,看春晚的少了,抢红包的多了。别不再聊,我抢红包去了,祝大家手气最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过年的起源 春福齐至,年味正浓。 过年...
    爱蹭鞋底的蚂蚁阅读 1,217评论 7 9
  • 贞明之家三门峡公益亲子读书会欢迎你 春节诠意: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
    三门峡读书会阅读 2,041评论 0 7
  •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风飞云会阅读 255评论 0 0
  • 今天除夕 ,也是立春。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
    咖啡与浓茶阅读 198评论 0 0
  •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
    陌染sdq阅读 181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