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图书馆要闭馆了,明天再来吧。”
“好的,谢谢。”
合上书,揉了揉疲惫干涩的双眼,打着哈欠伸展因躬屈太久而酸痛的腰。腰上旧疾发作,从腰间尾椎连着后臀,再延伸到大腿肌肉,刺骨般疼痛,这是我一年前落下的病根。
图书馆此刻已经空无一人,除了管理员和我,就只剩下排列整齐的书架和干净整洁的自习桌椅,以及成千上万本伴着班得瑞的《月光水岸》安详入睡的书籍和杂志。美妙而令人舒畅的闭馆乐回荡在图书馆的每一个角落,昏黄的灯光照亮了空空荡荡的走廊。不知为何,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孤独愁苦的情绪竟涌上了心头。这种百无聊赖的心绪,我不能将其排遣于外,又无法将其藏身于何处,它犹如一股飘渺虚无的阴霾,在我心头回转缠绕,难以消散。我望向窗外,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倒是在玻璃窗上看到了模糊的自己。唉,罢了,罢了,回寝室吧。
“同学,你东西收拾好了吗?收拾好了的话,我准备要关灯了。”图书管理员轻声的问我。
我急忙将几本教材和纸笔装进书包,再将菲茨杰拉德的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小心翼翼的放回书架,这本书我已经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了。每一遍既倍觉奇妙无穷,又深深与盖茨比心心相惜,愈加体味到盖茨比了不起之处。有时我甚至隐约看到了我的国家,也正在处于物欲纵横、金钱至上的时代里。我对此深感痛惜而又无可奈何。
我起身将水杯塞进书包侧袋,把座椅推回原位:“不好意思,发了会儿呆。好了,您关灯吧。”
“早点回去休息吧,要注意劳逸结合。”
“好的,谢谢。”
天花板上的灯一盏一盏熄灭,由远及近,昏黄的灯光在黑暗中逐渐消失,直至最后没了踪影。空荡的走廊望不到尽头,闭馆乐越来越小,渐渐的的图书馆里一片岑寂,只有我不缓不急的脚步声在走廊里回荡。
走出图书馆,迎面便矗立着一排孤零零的街灯,街灯后面是一小块青草地和一片杂木林。昏黄的灯光落在稀疏的枝叶间,打在低垂的草茎上,又照在图书馆门前的台阶上。虽不如图书馆里的那般明亮,但也稍微照清了图书馆前的层层阶梯,让我不至于出现因看不清台阶而踩空摔倒的情况。冷冷清清的夜空中,没有月亮,也看不见星光,它们或是在躲藏什么,又或许是被云层遮挡住了辉光却又无可奈何,只留下一片黯淡无光的黑夜和一丝凄凉。
我缓缓地走下台阶,忽而一阵寒风吹过,拂过我的脸颊,钻进衣袖,旋即又向昏暗的草地和杂木林吹去。草茎随风左右摇动,树梢上的叶片也在风中簌簌低语。此刻正值寒冬,一阵刺骨的寒冷侵袭着全身,让我不得不打着哆嗦裹紧外套。这时,那种低落的负面情绪,又一次绵延不绝的侵袭心头,我忽然为自己感到悲哀,它就像掠身而去的寒风一样没有重量,没有轮廓,纠缠着我,挥之不去,驱之不散。
街道上也没了行人的踪迹,或许是因为天寒地冻的缘故,并没有人愿意待在室外挨冷受冻,哪怕多待一刻也不行。我踩着灯光,走在回寝室的路上,沿途的景色不断远去,渐渐的消失在黑暗里。
我回头向图书馆望去,在朦胧的夜色中,只能看到大致的轮廓,这座四四方方的建筑物,采用的是现代新中式的建筑风格,图书馆被枝繁叶茂的小叶榕所围绕,外墙爬满了青翠欲滴的绿藤,正门支撑着几根青灰色石灰岩制成的圆形立柱,颇有几分古希腊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里的韵味。门前是两段略微陡峭的阶梯,每段阶梯大概由二十多层台阶组成,阶梯的左侧有一个种满波斯菊的方形花坛,右侧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圆形凉亭,凉亭四周围绕着几排低矮的翠竹。就着夜色望去,周围的景色仿佛吸收了所有光亮似的,流露出一种深邃难以捉摸的黑。整个图书馆此刻在昏黄的灯光下沉默着,一如既往的庄严而肃穆。在这里,有无数学子埋头苦学,他们甘愿忍受寂寞与艰苦,只为心中那盏小小的绿灯。我仿佛看见无数颗心在闪闪发光,把这里装点得格外神圣而令人神往。
两年前的今天,我完全没想到我会如此这般沉浸在图书馆这个梦的培育所。
凄冷的夜空忽然飘起小雨,冰凉的雨滴随着风轻柔的落在我的面颊上,落进心里,然后在脑海中涌起波涛,狂乱的拨动着记忆的琴弦。难以抑制的记忆如决堤的洪水一般将我淹没,有的令人心神荡漾,有的则带着无尽的伤感悲凉。我最爱小雨,闭上双眼,仰面朝天,享受着此刻的清风雨点,仿佛吹散了愁绪,让我的心能暂得片刻的安宁。
回到寝室,我静坐在桌前,拿出纸笔,拼凑着零碎并且即将模糊不清的记忆,再次动笔打算写出这一年来关于我的经历。当我起笔落纸时,我发现记忆正在一步一步远离,我开始慢慢的忘却一些事情,我想永久忘记那些折磨我的痛苦回忆,却又害怕忘记。如此追踪零碎的记忆写这篇东西时,我不时感到揣揣不安,甚至感到锥心之痛,最后竟写不出一个字来。我不明白,到底是记忆远离了我,还是我远离了记忆?
我曾经不止一次试着想写点什么,并非是觉得自己的经历有多么精彩绝伦,活者惊天动地。而是总觉得该记录我哪些美好的丑恶的、甜蜜的痛苦的荒唐的经历,以此祭奠曾经那个在迷茫中痛苦挣扎的自我,铭记那段平凡的经历带给自己的感动与反思。
就像我父亲时常对我说的:“只有亲身经历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乐。”当我动笔时,我才真正明白写作绝非易事,它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孤独。
由于我毫无写作经验,文笔拙劣,每次在书桌前提笔写作时,我却一行字也写不出来。那些鲜明零碎的记忆,反而教我不知从何处下笔,即便硬着头皮写出几行字,可回头一读,却是如同嚼蜡,枯燥乏味,于是只能停笔作罢。这就犹如临摹记忆中一幅意境深远含蓄、气韵生动传神的画卷,起笔时却茫然无措,不知该何去何从。所临摹出的成品粗制滥造,或与原画相差甚远,又或虚有其表,实则空洞无神。
与其说写作是一种享受,倒不如说是一种折磨。我曾无数次有过放弃的念头,可是有种愿望,仿佛像一颗种子,早已埋在了我内心深处,随着其生根发芽,疯狂生长,那种愿望便愈加强烈不可阻挡。在这种情绪的推动下,我一次又一次提笔,然后却又每每以罢笔收场,如此反复,如圆周率一般循环不断,直到现在。渐渐的我才明白村上春树所说——“文章这种不完整的容器,所能容纳的只能是不完整的记忆和不完整的意念。”
于是我决定收集所有飘渺的意念和零碎的记忆,一起融在这篇文章里。至于有人看否,已然不再重要。反正我可以将之付之一炬,化作慰藉心灵的养料。
我想写的不是我的整个自传,我其实真正想写的是,20岁那年国庆节前一个月的所过的荒唐但意义非凡的流浪生活。我的身体在那之后留下了病根,稍不注意便会旧伤复发,我的精神也突然轰然倒塌,然后在一片混乱的废墟上慢慢重建。
在那之前我刚结束休学,然而就在回到学校办完复学手续的第一周,我却提交了退学申请。至于为何会做出这个愚蠢的决定,我想等会儿再告诉你们。此刻回想起来,虽有理解一切之后的超然,却也仍旧免不了受到情感的折磨纠结。——人的感情就是这么的复杂及不可理喻。
我自省之后渐渐的醒悟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点朦胧的忽隐忽现的星光,我们憧憬那星光,寻光而行。然而在黑暗的夜路中,却往往迷失了自我,仿佛身边被迷雾和黑暗紧紧包围,那种迷茫和无助只有自己能懂。有的原地徘徊手足无措,有的顺其自然无可奈何,有的将错就错执迷不悟。——这是一个迷茫的时代——少有清醒之人——极清醒之人也是极孤独之人。
人生,像极了一个人的一场夜行。我们寻着星光前行,既会有人走来,也会有人远去,终究只能自己去面对。不必为了过于遥远的星光而迷茫苦恼,最重要的是寻远处的光,走眼前的路。
我打算从我回家后的第一天讲起,不过在此之前,我想先讲讲一些关于我的事。倾诉那些美好的,遗憾的回忆——反正也不会花太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