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蕾 宜昌 精分小组 坚持分享第424篇(2020.10.27)
这个周末期待已久的精神分析长程课程终于又开课了,因为疫情,我们已经停课大半年,现在能够重新开始,实属不易。温馨的教室、博学的老师、熟悉又亲切的同学,我们沉浸在这种纯粹又热烈的学习氛围中。
今天,朱老师讲的主题是性心理,从生物学上的性和性变态两大块进行讲解。我将我所学习到的内容结合《性学三论》进行知识的梳理,帮助理解和记忆。
一、生物学意义上的性
什么叫性?
性是将生物体分成雄雌的标准之一。它包含许多的含义:生殖的含义、性爱的含义、性别认同的含义、生物性别的含义。
性别可以从性别角色和性别认同两方面来看,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性别认同代表男性与女性相关的所有心理学的特质和社会学特质。
生物学上的男性和女性指的是什么呢?它包括第一性征即生殖器官上做区分,第二性征即外显的心理特征,在青春期的时候开始出现,由垂体和激素引发。
性征的发展跟什么有关呢?性征的发展跟激素有关,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会同时产生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弗洛伊德提出:所有人都是雌雄同体,一个人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可能是彻头彻尾的男性或女性,而是更像是兼具两性特征、集主动和被动于一身的混合体。
对一个人性别鉴别有四个维度:基因性别、性腺性别(男性有睾丸、女性有卵巢)、激素、性器官。
性别认同的心理学因素是一个人对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的一种主观感觉。人的性别的最终确定就是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学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基因学的角度来看性别的形成和发展也是相当复杂的,在这里就不详细阐述了。
从心理因素来讲,性别认同是怎样获得的?第一:贴标签,在婴儿一出生,根据生殖器人们就认定“你是男孩”、“你是女孩”;第二、性别角色社会化,这种塑造是跟文化有关的。2岁的孩子就有性别意识了,3-4岁性别认同已经形成,一旦形成就很难更改。环境和文化对人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
性别角色:每一种性别是被我们所期望的适宜的性别模式呈现。例如:我们期望男孩子勇敢、坚强、有攻击性;期望女孩子温柔、体贴、内敛。这种性别角色的限制和刻板印象很容易让女孩子产生羞耻感,这也是形成“超我”的途径之一。抑郁症的核心是产生罪恶感,自恋性人格的核心是产生羞耻感。
综上所述:一个人的性别、性别认同及性别角色不仅仅是生物因素所决定的,它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的影响。
二、性变态
在生物学中,人们常用“性欲”一词来形容人和动物所真实存在的生理需求。这一说法其实是将性冲动与食欲进行了类比。饥饿感会引发食欲,生理上的饥渴被称为力比多或原欲(是对性欲的一种学术表达)。
在此,我们要引入三个概念:性冲动、性对象、性目标。
性冲动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呢?性冲动是指在性激素和内外环境刺激的共同作用下,对性行为的渴望与冲动。性冲动不局限于性器官,还连及整个身体及心灵。婴儿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性幻想、性特征。一个人还没有发展成熟的性器官时就已经产生了性冲动。
性对象:代表着性吸引来源的人。
性目标:性冲动所竭力达成的行为。
性变态:正常的情况下是男女结合,但是有很多人在性对象和性目标上脱离常态的现象。
1、性对象的变异
1)性倒错(同性恋)
分类:
A、完全性倒错:他们的性对象只能是同性人群,对异性人群不仅不感兴趣,还产生性厌恶。
B、两栖性倒错者(性心理上表现为雌雄同体):他们的性对象既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异性。
C、偶然性倒错者:这类人仅在特定的条件下,如正常的性对象遥不可及、或无法模仿正常的性行为时,才将同性列为性对象,并在与同性的性行为中获得满足。
态度:
一种是理所当然
一种是强烈的排斥,有痛苦的感觉,视作一种病态的强迫症行为。
一个人痛苦的程度决定是否进行精神分析。
出现的时间:
有的是在青春期前后
有的是伴随一生
还有的是在正常和倒错之间来回摇摆。
性倒错的可能成因:
a.母亲的基因
b.自然调节男女比例
c.遗传因素
到目前为止没有定论
弗兰克.李兹顿、奇尔南等人为了探究性倒错的成因引入了双性理论:首先性倒错者身上也有双性特征;其次性倒错其实是性冲动正常发展受阻的结果。
性对象的特点:
男性的同性恋者倾向于女性特质的男性;女性的同性恋者较多倾向于有男性气质的女性。男同性恋容易脱开,而女同性恋不容易脱开,容易殉情、自杀。
性倒错的性目标:
男性同性恋手淫的较多,女性同性恋则口腔黏膜的相互接触最为普遍(亲吻)。
综上所述:性冲动很可能与性对象无关,也可能并不是对来自性对象的刺激和应和。性冲动和性对象是可分的。
2)、恋童癖和恋物癖
这类人与尚未发育成熟的性对象产生冲动:例如恋童癖、恋兽癖
结论:性冲动即使是在正常情况下,也很难控制。在许多人的身上,性对象的形式和价值都是次要的,在性冲动的形成过程中,性对象已经不重要,驱力的释放才是最重要的。
待续……
(下节课继续讲性心理剩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