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效率的高与低和工作量、工作时间本身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衡量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是这个人工作了多长时间,做了多少工作,而是通过工作取得了多大的收获。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唯恐浪费哪怕是一分一秒的时间,只有累了才去休息,甚至累也不休息。殊不知这样反而会降低工作效率,让你比别人慢半拍。
所以,要保持作息的规律。
人的情绪好坏不仅受睡眠时间长短的影响,而且还与是否按时息有很大关系。
评价工作能力的首要条件在于质,而不在于量,先质后量,因此,善于合理利用作息时间,便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懂得休息的人才会使工作事半功倍。
每个人都有自已的睡眠方式与习惯。你的睡联习惯关系到第二天的精力和工作状态,所以你一定要适应自己的睡眠生物节律,也就是养成自己的睡眠习惯。人的睡眠生物节律可分为“早晨型”和“夜晚型”两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普通职员中,“早晨型”的人占28%,而脑力劳动者大多数是“夜晚型",体力劳动者中平数人是“无节律型”。
如果想找出合适的睡眠时间,你不妨进行这样的试验:第一个星期,每天晚七你按平时上床的时间睡觉;第二个星期,每天迟一小时上床;第三个星期,每天早一个小时上床。如果你在上床后半小时内人眠,醒后又觉得精力充足,那一个星期的睡暇时间,就接近你自己睡眠充足的时间了。
既然人类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人体与自然界同步的主物节律和生眠,而人类要想生存就必须适应这个生物节律,且睡眠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你一定要遵守自己的作息规律,这样才能保证优质睡眠。
同时,我们要掌握节奏,张弛有度。
有一位猎人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一天,他偶然发现村里一位十分严肃的老人与一只小鸡在说话游戏。猎人好生奇怪,为什么一个生活严谨、不苟言笑的人会在没人时像一个小孩那样快乐呢?
他带着疑问去问老人,老人说:“你为什么不把弓带在身边,并且时刻把弦扣上?”猎人说:“天天把弦扣上,那么弦就失去弹性了。”老人便说:“我和小鸡游戏,理由也是一样。”
生活也一样,每天总有干不完的事。但是,你有没有仔细想过,如果天天为工作疲于奔命,最终这些让我们焦头烂额的事情也会超过我们所能承受的极限。
尤其是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似乎对每个人都不再留情面。于是,超负荷的工作给人造成不可避免的疾患。
因为人们的生活起居没了规律,所以患职业病、情绪不稳、心理失衡甚至猝死等一系列情况时有发生,给人们生活、工作及心理上造成无形的压力。
这时,需要我们换一种心情,轻松一下,学会放下工作,试着做一些其他的运动,以偷得片刻休闲,消去心中烦闷。记得有一位网球运动员,每次比赛前别人都去好好睡一觉,然后去练球,他却一个人去打篮球。人有问他,为什么你不练网球?他说,打篮球我没有丝毫压力,觉得十分愉快。对于他来说,换一种心态,换一种运动方式,就是最好的休闲。
其实,我们都有时间,并且可以试着改变自己。当你下班赶着回家做家务时,你不妨提前一站下车,花半小时,慢慢步行,到公园里走走。或者什么都不做,什么也不想,就是看看身边的景色,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去海滨、名山休假不是每个人都能办到的,但学会忙里偷闲,作片刻休息,则人人都能做到。
人体持续工作的时间越久或是强度越大,疲劳的程度便越严重,消除疲劳的时间也会越长,这也正是为什么“累了才休息”的传统休息方式往往不能获得较好休息结果的最大原因。主动休息则不同,它不仅可以保护身体少受或不受疲劳的伤害,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在进行重要工作(如表演、参与重要项目、主持重要会议、长途旅行)之前,抓紧时间休息一会儿。
2、每日保持充足的8小时睡眠,星期日则应进行一次全面整休,让自己轻松、愉快地玩,为下一周的紧张、繁忙工作打好基础。
3、做好全天的安排,除了工作、进餐与睡眠以外,你还应给自己规定一天之内的休息次数、时间与具体方式,除非万不得已,不可随意改变或取消这些必要的休息。
4、重视并认真地运用工作休息时间,充分利用这些短暂的时间去尽量多做运动,或者做一些深呼吸,使身心得以彻底放松。
让自己学会适当的休息,你的健康才有保证,你才有资本去迎接更新、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