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完《活着》这本书,我心里仿佛压了沉重的石头,久久不能喘过气来,我仿佛陪着福贵重新活了一遍人生,那些经历历历在目,让我无法平静,无法短时间回过神来与周围人正常交流,《活着》的文字明明淳朴,可是又向刀子一样扎在心里,那么疼。
我想写点什么,为了活着,为了福贵,可是我又什么也写不出来,这本小说让我觉得无话可说,也许是已经说不出来话,任何语言都让我觉得自己苍白肤浅,书中每一个人物的死亡让我呼吸急促,喘不上气。我看见了人生的悲苦……
我开始觉得余华过于残忍,为什么要让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的死去,为什么要留主人公和一头老牛苟延残喘而又孤独的活在这世上。好长时间,我都不敢再看这本书,因为怕共情能力极强的我,又会陷入主人公家庭破碎的悲伤之中……
直到昨天,我再次走进福贵的人生,我也逐渐明白了这句话,“人本身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中国底层劳动人民过去六十年的苦难,几乎全被福贵赶上了,可是富贵并没有选择不去活着,而是坚强的活着,就连县长刘春生都认为“活着比死了难”,可是富贵就是坚强的活着,他还在黄昏的田地里牵着老牛高声唱道“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被残酷现实摧残过的福贵依然直面现实,依然选择坚强地活着,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也许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曾有过挣扎和纠结,一边控诉残酷现实的不公,一边憧憬和期待着美好未来。当每个人内心挣扎和纠结时,有的人选择勇敢面对,有的人积极应对,有的人懦弱逃避,有的人自怨自艾,有的人消沉一蹶不振。福贵的人生从繁荣走向了凄苦,一去不返,余华只是冷静的看着,我们感受不到他的同情或愤怒,或许这样才让读者更能产生情感共鸣,让我们的想象任意驰骋。
福贵的苦难,是过去六十年生活在底层劳动人民共同的苦难。解放前的福贵,是一个“阔少爷”,他过着“吃喝嫖赌抽”的日子,花钱大手大脚,因为他爹是“地主”,家里百亩天地,那时的福贵奢淫无度,挥霍无度,终于把家产都输光了,一家只得搬到茅屋,爹被他气死了,贤惠的媳妇也被老丈人带回了家,福贵的家支离破碎,他只能在老娘的帮助下种上五亩地养活家里,后来,福贵的生活又好过了,老婆带着半岁的儿子回来了,可是他却因为给老娘找郎中被国民党掳去拉大炮,他几经生死,终于被解放军放回家中,在这期间,他的母亲病死,女儿发烧变成了聋哑人,一家四口只得过着艰苦的生活,经历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大冶钢铁”等等与穷苦农民相干的大事。后来,家珍得了软骨病,有庆为了给县长的女人输血过多而亡,凤霞好不容易找到了归宿,却因难产而死,女婿事故而亡,外孙因为自己的爱吃豆子而被撑死……最后,福贵只有自己和一头牛来了此残生。
《活着》让我看到了人生悲苦,也让我看见了底层人民的乐观坚强,看见了生命的韧劲,也看见了岁月和命运那不同声色,不同凡响的力量
小说娓娓道来,他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却足以让人身临其境,以福贵的第一人称来描述他的一生,讲了他的麻木,也讲了他的乐观,讲了福贵放荡的生活,后来又描述富国经历变故,洗心革面,坚定活着的信念,这本书只有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才能切身的感受到,那种如骨鲠在喉,却说不出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