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法义导师开示的是五遍行心所的后两种:想、思。
想心所:1,特征。我们面对每一种境界时会呈现一个影像,而这个影像基本上都被我们的意识加工过了。想心所通三性,可能成为善心所的增上缘、有可能成为不善心的增上缘。2,作用。表现为:名和实;认识一个事物会呈现一个表象,然后对这个表象用语言去表述其是什么、好不好!3,角色。想心所代表着人的一种思维,在我们生活中包含着两个方面:想什么?怎么想?4,如何对待:想什么?想正见---佛经里的十种想;《道次第》里的死无常想、暇满义大想、三宝功德想等等;《普贤行愿品》里有限到无限的观想、观修。怎么想?不断去想、去修!观想的修行是建立在想心所的基础上,不断观修最终达到转换我们心行的效果,这在修行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
思心所:1,特征。造作,就是让心去做什么。善和不善的事,导致善和不善的业。业的体就是思心所!2,作用。思心所的产生还是以触、受,尤其是想为基础的,表现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审虑思、决定思、动身发语思。3,角色。思心所代表着人生的选择和意志力,生活中表现为身语意三业:意是基础,做、不做;然后,决定怎么做;最后决定了认真去做。4,如何对待:思心所形成的意志力太重要了!只有目标非常明确、意志力非常坚强,才可以从“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混乱的内心情绪”里走出来。另外,对于修行人来讲,坚强的意志力可以对治我们生命里的一个重要串习“懈怠”!所以,需要每天不断强化自己的意志力,让不善的心所无处可存!
导师讲所有的境界都是自己想出来的,烦恼的境界也是人想出来的,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可以说“想什么,怎么想?”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内容。
1,大到对生命价值的认识。现在养成一个习惯,睡觉前合十感恩三宝加持我还活着,这时经常会问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想起导师在《道次第》里的开示有一个词叫做“动物乘”,我今天是不是又像动物一样,只是为了---活着、活得好一点!因为这样的生命目标,会让我随波逐流,不自觉的陷入轮回的瀑流之中!一定要远离!我的目标是解脱、帮助别人解脱,那么我今天精进了吗?做事的时候想着利益别人了吗?不断的重复这种观念,以期让解脱的目标、正念在自己心中逐步形成力量!因为,我深知学佛这条路上,坚定意志力的重要性!
2,小到生活中的琐事。就像受心所一样,在这个阶段已然有了染著,怎么办?接纳。接纳是一种智慧!接纳的、平和的心态去待人处事,会发现“日日可以是好日,时时可以很开心”!就像在做义工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处于这个状态里!由内而外的喜悦!!反过来,如果是以一种排斥、对立的态度去面对生活,那就很可能给自己挖下一个烦恼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