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每个七月,内心都住着一个安生

十年前,看过安妮宝贝的书,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浓郁的气息,那股散发出的忧伤,似乎能深深感染每一位读者。可又让人甘愿沉浸其中,去品味故事里的悲欢离合。

前几天,独自去看了《七月与安生》,心里有太多的感触。电影中的主角,何尝不是现实中的你我他呢?电影里的情节,又何尝不是我们曾经或现在经历的生活片段呢?

七月,念着这个名字,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个站在阳光下的温暖女孩。她安静如水,循规蹈矩,成绩优秀,过着安稳的生活。安生,热情似火,桀骜不驯,自由不羁,过早接触了成年人的世界。

安生的父亲早逝,母亲很少有时间管她,在这种成长环境下,想必有太多渴望而又得不到的无奈。七月与安生,这两个生活在不同世界,性格迥异的女孩,却又相互吸引,倔强地爱着对方。其实,她们何尝不是彼此的一面镜子,是内心想成为的那一个自己呢?


七月与安生

或许,每个人都有着温顺与叛逆的一面。有些人过着一眼可以望到头的人生,也想要去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去尝试另一种可能。有些人走遍了千山万水,尽情折腾过后,也想找个温馨的港湾可以让自己停泊下来。

就拿我个人来说,在别人眼中应该算得上是一个乖乖女了。读小学和初中时,在学校里很安静,不爱与同学说说笑笑,穿着也很土气。13岁时,和同桌Y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她的性格跟我恰恰相反,活泼大方,衣服艳丽,大家闺秀型。班上组织文娱活动时,她自然是被选上了,而我只有羡慕的份。

直到高中,我内心想成为的那一面,竟然开始慢慢地释放出来了。由一个安静的小姑娘变成了外向的假小子。爬过墙,去过溜冰场,上网上过通宵,嚼过槟郎(额,说这个,是挨骂的节奏吧),也去舞台上表演过节目。或许是发育晚的缘故,别人的叛逆期是在初中,而我是在高中才开始。

大学毕业后,再次与Y相见。她想要结婚安定下来了,而我觉得还没有玩够,完全没有这个打算。尽管我们都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但我内心却有着爱漂泊的因子,想去游遍世间。可我还不能做到像七月那样,来一场交换人生的果敢或者说资本。

选择了稳定,只能说明当初这个声音确实掩盖了另一个,而不是被动选择的结果。妹妹曾经说想要回来考老师,我知道这只是她一时的想法,并不是长远的打算或者真正喜欢。因为那阵子她加班到很晚,确实很辛苦,但熬过来了就是春暖花开。体制内的工作,并不是像别人所看到的那样,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也有着各自的劳累以及烦恼,也一样要感知人情冷暖。

或许,人应该要学着随遇而安,否则就容易进入纠结,迷茫和抱怨的局面。在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生活里,不一定就意味着放弃了追求与挑战,依然可以去坚持自己的梦想,依然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去折腾,而不是被所谓的牢笼束缚住。困住我们的,不是那些一地鸡毛的琐碎,而是那颗挣扎而又不肯前进的心。

最痛苦的是莫过于不满足现状又不想去改变,而犹豫不决。就像电影中的男主角苏家明,既喜欢七月的温暖平和,又喜欢安生的自由洒脱,两边都不想放弃,徘徊在她们之间,可是最后又谁都没有得到。其实他也代表着一群迷茫的年轻人,徘徊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左右为难。

但不管是想活成七月那样安稳还是安生那样漂泊的模样,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或许走着走着就突然明亮了。如果真的坚持不下去,这条道路没有什么吸引力了,再去选择另一条路也未尝不可,只是它未必会有自己所想象的那样美好或者容易。一生中总要有那么一些冲动的时刻,毕竟有些事情在最想的时候不做,以后就更难以鼓起那份勇气了。

一生太短,生活不易,不要活得太憋屈,太委屈自己。跟着内心的感觉走,成为你最喜欢的样子,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七月与安生》的故事有三个结局,而我的故事也有三个版本。只不过我的故事中,七月和安生是对情侣。 【版本一:一世长安...
    不想被认出来的小透明阅读 6,197评论 3 11
  • 文/安妮宝贝(庆山) 七月第一次遇见安生的时候,是十三岁的时候。 新生报到会上,一大堆排着队的陌生同学。是炎热的秋...
    秋_Vivian阅读 46,113评论 14 203
  • 七月第一次遇见安生的时候,是十三岁的时候。 新生报到会上,一大堆排着队的陌生同学。是炎热的秋日午后,明亮的阳光照得...
    华洛i阅读 5,264评论 3 21
  • (一) 七月第一次遇见安生的时候,是十三岁的时候。 新生报到会上,一大堆排着队的陌生同学。是炎热的秋日...
    我叫她小胖子阅读 5,882评论 0 9
  • 今日开启新书 阅读正文:P1——P49 1、西方艺术家所指的“速写”往往泛指艺术家为创作的各种形式的准备,用于记录...
    annlili阅读 3,25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