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达·塔贝尔小姐是美国著名的人物传记作家,我曾有幸与她共进晚餐,得知她正在写欧文·扬的传记,我们就谈到“处事技巧”的话题。
她说,她采访过与扬先生共事3年之久的一位先生,这位先生说从未听到欧文·扬指使过别人做任何事。他总是用“建议”的口吻说话,从来都是“您可以考虑这样”或者“您觉得那样做合适吗?”秘书起草完他的口述信后,他总会询问“您觉得这样写怎样?”或“或许措辞换一换,会好些?”他总给别人展示才能的机会,而从不下命令。即使出现错误,他也总是鼓励别人,从错误中汲取经验。
这种方式不仅让别人很快改正自己的错误,也充分顾及别人的自尊心,让人乐意与他合作。即使错误显而易见,命令式的斥责也会引起持久的愤怒和抵触情绪。丹·圣雷利在宾夕法尼亚州一所职业学校教书,他讲过一件事情:
“学校有位学生违章停车,把学校的大门挡住了。一位教师怒不可遏地走进教室,大声地问:‘谁的车堵在大门口了?!’有位学生承认了。这位老师威胁道:‘现在就给我开走,不然我马上拿铁链锁上拖走。’”那位学生的车确实停错了地方,但自这件事情后,不止这一位学生,全班学生都开始对那位老师产生抵触情绪,让他的教学工作处处为难。
如果换种处理方式,那位老师可以说:“门口停的是哪位同学的车?”然后建议这位同学把车移开,这样就不妨碍别人正常进出。相信这位同学一定愿意合作,也不必招致同学们的反感。
虚心向别人请教,不仅能激发别人的兴趣,参与其中,也可以招揽生意或者让生意越做越好。
南非一家生产精密仪器的厂家经理伊恩·麦克唐纳接到一单大生意,但不敢保证能按时完工。尽管工厂有一套生产流程,但面对这么大的订单,时间实在不够用,或许这笔订单会因此白白失去。工厂经理没有急着催大家赶工,而是把所有人召集起来,向大家说明情况。他对大家说,如果能及时完成这一单,对公司的发展意义重大,然后他依次询问大家的意见:
“大家有按时按量完成订单的好方法吗?”
“谁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谁能为大家制定更好的生产计划?”
员工听完,纷纷出谋划策,表示出“能做到”的信心,坚持一定要完成这个单子。于是工厂接受了订单,并如期完成交货。
所以,聪明的领导都会——
法则4:以提问代替命令。
以上来源《人性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