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走向疗愈师的路的
生完孩子,身心难受,已近要死的状态了,家里人,还对我各种指责:这没做好那个不对。呵呵,我知道我不能死,死了孩子就没妈了,同时为了解决夫妻关系的不和(我想要一个和谐的家庭,不争不吵,相互支持,相互鼓励),所以就走上了治疗自己的路。在生完孩子到现在的20 个月里,我听了近百本书(带孩子,不方便看,就用喜马拉雅app听书),有的书听一点感觉不对就不听了,有的反复听几遍几十遍,有佛经,有国学书,有禅修书,有灵修书,有疗愈书,有心理咨询师的书,有家排的书。在各种书的熏陶下,终于慢慢的发现自己的问题并疗愈自己的问题。随着自己问题越来越少,发现我帮别人的能力越来越强,帮别人解决问题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为什么走上疗愈师的路:因为我难受到要死了,而家人给的都是负面的,我又不想死,靠自己一个人就这么过来了。
我为什么在朋友圈骂街现悍妇相——因为他就需要被骂
我越来越清净,逐渐到对男人的期待与需求越来越少。其实从两个人的相处,一般都是他做什么我都支持,我做什么他都反对。2018年1月份,没用男人一分钱,还经常发红包,我出门做事,他带一天孩子我会给他发红包,会给他节日礼物(情人节的花)。我说过一句话:我可以带孩子做家务还能有收入,我要男人干嘛?可是男人的觉悟并不高,仍然是隔三差五的谩骂指责,我只有发飙了他才会心平气和的和你过上几天,几天后又开始了。发飙后,他仍然认为我是不正常的人。他认为,夫唱妇随、相互扶持的和谐家庭是极少数人能做到的,他不想要一个和谐的家庭,他不想去看夫妻关系中自己的问题(宁愿打电脑游戏也不对自己有一点点的提升),那么,我就只能用吵与骂的形式呈现给他,因为他就要这样。
育儿的分歧
有分歧正常,请问你们主动去了解孩子了吗?没了解叫唤个屁呀。
在育儿的路上,在孩子出生后,我也看过很多书,分析解读孩子的各种问题,以开放式育儿理念为多,《天才不是教出来的》,蒙台梭利教育,华德福教育,等等。把书中的理念用在育儿上,发现男人和婆家眼里孩子的问题,根本就不是孩子的问题,是他们的问题。孩子的成长有孩子自己的成长规律,如吃手吃脚什么东西都放嘴里等,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段过程而已。男人完美的继承了婆家的育儿方式:不让孩子吃手,不让孩子手抓东西吃(怕弄脏),不让孩子在地上爬(怕弄脏),不让孩子大笑,不让孩子手用勺,不让孩子手抓饭,不让孩子满盘子抓,为此不是凶孩子就是骂我。我想请问:孩子的本能是啥?孩子什么都不做,一下子长到十八岁,样样是天才?你们在搞哪国的喜?
我为什么说孩子没有问题,是完美的,是大人的问题。
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他们只会骂孩子“驴”、“做人”,没有去了解孩子哭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不让孩子哭,男人一听孩子哭就特烦骂孩子:憋回去。不让孩子哭,不允许孩子哭。有段时间,我在婆家住,住了没几天,孩子从见谁找谁抱到谁抱打谁(脸),我为此又听了好些书(基本都记不住了),还请教了好些人,都没有改善。孩子从上了火车踏上回北京的路开始,到现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再没有主动打人打脸的举动。有段时间,孩子不能见手机,见手机就一定要看这个那个,以至于男人进家之前要先把手机藏起来,需要看手机的时候跑到厕所关上门。我把手机开打音乐锁上屏,丟给孩子就去做我的事去了,从此以后孩子很少再抢手机并不让大人干事了(现在会要手机,小手扒拉手机密码等,但不会霸占)。
我的育儿方式
在有原则的情况下允许孩子做一切事,和孩子一起疯,一起乐。孩子吃手吃脚抓东西吃,都不管他。公园里观赏石头抓起来啃都没管,路人提醒后却说:没事,不好吃就不啃了。只要孩子高兴就各种疯:抓着胳膊抓着脚转,抓着脚丫倒拎着转……做男人一样的体力活:把孩子放脖子上,把孩子丢到空中,让孩子爬身上,骑背上……各位夸张的动作:故意打喷嚏,故意垫一下跳夸张的舞……我跟孩子疯的时候耳边时不时响起:这不行,不能让孩子笑太厉害……
男人眼中的世界
所有人都有病,所有人都不可信,世界都欠他的,(所有人都有病,我不能和所有人结了婚再离)。一个男人,从不敢承认自己的问题,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那么总有一天会失去一切。
我现在的状态
不想跟任何人主动聊天,看似高冷不会与人交际,因为聊天会让我自己承受别人的情绪(承受别人的情绪很难受),而聊天的那个人又不愿意看清或者承认自己的问题(如果真的有人想要改变他的状态,我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去做我需要做的事)。所以,到现在春节,我都没有主动联系过娘家婆家同学等人。
我在婚姻中的需求
其实,我不是看中物质的人,所以,没要车没要房,三万的彩礼就结婚了,在娘家亲人同学的眼中,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傻子(我一直认为,车和房我自己会有的,不需要通过婚姻中卖身的方式),结婚后我也没有把钱抓的太紧,没有把男人所有收入都抓手里,相反爱给给,婆婆手术、帮看孩子,都会多少给老人一些(这,更被娘家人骂了)。还是舒婷的《致橡树》更能表达我的心意。
如果,有一天我决定离婚了,那么一定带着孩子离开,依然决然的,没有任何可以妥谈的条件。因为,我不想做婚姻中被动的情绪体,也让孩子远离这些伤害。婚姻,我崇尚舒婷的《致橡树》,两个人相互支持相互偎依相互成长,而不是一个人和孩子被动的承担另一个人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