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高吉迪说:”人一旦成为欲念的奴隶,就永远也解脱不了了。“
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一部演绎人间百态、充满人情世故的精彩大戏。
里面的人为了点吃穿费尽心机,为点碎银煞费苦心,他们执迷不悟地追求功名利䘵,煎熬于各种恩怨纠葛中无法自拔......
读懂这部书,你会懂得:
算计与手段,不过是自己给自己设局。
人这辈子,如果总被“得一望十,得十望百”的欲望驱使,那就只能努力为它买单吧。
01 良心与欲望何轻何重
在世为人,被欲所迷在所难免,为欲所困之人实在多如牛毛。
连白鹿原里那看上去正直刚正的族长白嘉轩都是如此。
早年间,他以仁义宽厚闻名方圆百里,然而,在他连娶几任妻子都暴亡后,坊间便有了他克妻的传言、人们纷纷指着他的后背说三道四。
因几任妻子都没能为他生下儿女,他为了让白家能延续香火,家财散尽也要继续找老婆。
然而, 求仁不得仁,他娶的第六房媳妇最终还是以离奇的方式毙了命。
忧心不已的他,决定找风水先生为他指条明路。
他在鹿子霖家附近,发现一株能冒着热气的绿色小蓟,博学的朱先生告诉他,这乃祥瑞之物,是白鹿精灵的代表。
白嘉轩一听此话,贪念顿生,之后他通过计谋,把长了小蓟的那片土地变成了自己的。
后来,白嘉轩确实转了运。
他的第七任妻子温柔贤惠,为他生下了个大胖小子,他的岳父还给了他罂粟种子,让他赚得盆满钵满,还盖起了气派的四合院。
然而,看似风光的白嘉轩的内心,却没有一刻得到安宁,他无时无刻不在饱受着良心的煎熬。
利用不正当手段夺地的曾经,种植鸦片带来的危害,都让他每夜辗转反侧,心神难安。
经过百般犹豫煎熬,他终于认清自己的内心,并向鹿子霖深刻地忏悔道:“我对不起你,来生再世给你还债补心。”
之后他带头铲除了罂粟,并修建祠堂、立下规章制度,用道德伦理规范所有乡亲,包括他自己。
白嘉轩没有让自己彻底地陷入了欲望的深渊,他最终选择了回头是岸,终得民心,并活成了白鹿原上的“支柱”。
人的一生,都是自己与自己抗争的一生。
我们的周遭都充斥着各种不同的诱惑,有人抗拒不了自己贪婪的心,最终沦为欲望的奴隶;但也不乏能够掌控自己,成为自己人生主人的人。
能力有限,欲海无边,但能止欲修身自守,何尝不是一种人间清醒。
02 沟壑万千,欲壑难填
老子有云:“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有欲望在所难免,然而被贪念驾驭失去理智才是最可怕的。
白鹿原里的白孝文,外表稳重正派,做事老成练达,言行举行持重大方,甚至没有吃喝嫖赌打牌掷骰的坏毛病。
他是人们眼中正派的典范,也是最适合做族长的继承人。
可人们不知道的是,白孝文在父亲严厉的管控下,在他谦恭儒雅的背后,不知道压抑藏匿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恶念。
当他倾慕已久的田小娥只对他稍加引诱时,他就不管不顾自己的身份地位,不顾家里的妻儿,只认自己本能地倒在了田小娥的石榴裙下了。
欲望之门轰然打开,欲海便深不见底,难以填补。
慢慢地,白孝文不满足隔三差五地私会,他开始抛妻弃子变卖家产,去与田小娥长相厮守,抽大烟每天快活似神仙。
美色的禁果虽然可口,却没法让他满足,他的贪婪更是蔓延到了权势与地位上。
为了能往上爬,他不惜杀死了他的假想敌同时也是他的贵人张团长。
为稳固地位,他更是昧着良心踩着情同手足的黑娃的尸体上位。
虽然他最终得偿所愿当了县长,然而,他那不光彩的历史,却也永远地给他贴上了标签,他也成为人们唾弃的对象。
毫无节制地放纵自己的欲望,就如同在给自己的人生积攒毒素,虽短时间内让自己飘飘欲仙,却终会让自己的内心迷失方向,为自己往后的人生道路埋下了随时可能被引爆的定时炸弹。
与其活在贪海中不可自拔,不如及时退守自持,放下那不切实际的渴求,守住内心的那份悠然自得。
03 人这一生,都在为欲望买单
人如果能够做欲望的主人,那么,人生便是喜剧,如果不幸被欲望操控,那便是人间悲剧。
极具野心又不择手段的鹿子霖,便是把自己的人生演成悲剧的一把好手。
鹿子霖,家世地位都不差,是白鹿原上众人仰望的对象。
他自认为自己不管是相貌还是才干,没有哪方面是比整日拉长个脸,挺着笔直腰杆的白嘉轩差的。
可偏偏自己时运不济,没能像对方一样当上那让人敬仰的族长。
于是,鹿子霖的一生都在把力气使在与白嘉轩一争高下的事情上,日夜想着有着一日取对方取而代之。
在外人面前,他谦虚恭谨,勤勤恳恳听从族长派遣,认真扮演着乡约角色。
私下里,他却让白嘉轩背了造反的黑锅,指使田小娥把白家最有前途的长子白孝文拉下水,还落井下石趁火打劫拆白嘉轩的房买白嘉轩的地。
王连佐说:“欲,人之常情,但须有度;若贪婪,终会自我毁灭。”
鹿子霖还在为了能把白家拖下悬崖而洋洋得意,却不知道自己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一切那都是债,早晚要加倍奉还的。
被拉进深渊的白孝文,一朝翻身,立刻调转车头,对鹿子霖展开了疯狂的报复。
他利用职权将鹿子霖关进大牢,押送他去参加审判大会,让他亲眼看看他昔日的同伴被枪杀的场景。
最终,在这疯狂地刺激下,无恶不作的鹿子霖开始心虚,焦灼不安,精神崩溃。
而他的妻子,对他早已经厌恶透顶,她看不惯他游走于众多漂亮女人之间,更恨他鹿子原到处“播种”,搞得到处都是他的“干儿子”。在他痴傻后,她毫不留情地将他赶到柴房里。
柴房便也成了他最终的葬身之地。
直至死亡他还是执迷不悟,认为自己斗不过白家是天意弄人。
他看不清毁灭他的并非别人,而是他那欲壑难填的贪念。
这是鹿子原一生的悲剧,他能力有限,却永不知足。想得到更多,反受其累,最终将自己拖入深渊。
人,只有做欲望的主人,才不让其反噬,否则一旦深陷,只就能自己为之买单。
04 知足常乐,克己自持方能自安
在那暗潮涌动的白鹿原上,每个人都被贪念左右无法自拔。
然而,却有这样一位只要他想便可位高权重,美名在身的人间清醒的存在。
他不为权利所动,始终“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的清贫生活。
他便是朱先生。
朱先生可是关中非常有名望的大儒,他十六岁中秀才,22岁中举。他拒绝陕西巡抚的重用,只甘愿隐居乡间,开了家书院传道讲学。
战乱将起,朱先生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敌营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劝退清军,保住三秦百姓平安。
官府嘉奖,他不居功,不入席庆功宴,只是拿出自备寒食果腹后,潇洒转身离去,视功名利䘵如粪土。
在原上,朱先生如同圣人,他看透当前人情百态,洞悉当下时局。
在他人权欲熏心之时,他化繁为简,行为有度,内心有尺。
在别人为名为利家破人亡之时,他与家人天伦相伴,平稳安定地过活。
远离贪欲才能多活得从容自得,想要避祸需要要克己自持。
《白鹿原》并没有直言人性,演绎的却又是真实又残酷的人性百态。
在那“人命如草芥”的荒唐时代时,白鹿两大家族在苦苦纠缠中,表现出来的贪瞋痴爱恨情仇,你争我夺的盛大场面下,最终都只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局面。
其实,这何尝不是我们的人生缩影呢?
曾几何时,我们认为的幸福,便是把所有好的东西都变成自己的,慢慢我们才发现,外物是求不尽的,欲壑也是填不满的。
有时候,我们越想要的东西,就越是得不到。
人,只有知足,才能适得其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