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八十三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者,比之於赤子也。蜂虿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嗌不忧,欠於油切气逆也,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则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帛书《老子》甲本复原第18章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蝎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脧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嚘,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即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楚简《老子》甲本第5组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蜂虿虫它(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扣,骨溺(弱)筋柔而捉固。未知牝戊(牡)之合然恕(怒),精之至也。终日呼而不夏,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勿(物)藏则老,是胃(谓)不道。
【字】
含:藏在里面,包容在里面。
赤子:刚生的婴儿。
脧:《说文》赤子阴也。
【校】
蜂虿:王弼作“蜂虿虺蛇”。帛书读作“蜂虿虺蛇弗螫”。本字复杂,整理同今本。
猛兽不据,攫鸟不搏:帛书整理者读“攫鸟猛兽弗搏”。句式不同,意思不变。
握固:楚简作“捉固”。
脧作:王弼本作“全作”。帛书甲本残,乙本作“脧作”。
嗌:王弼本作“嗄”。河上公本作“哑”。帛书作“嚘”。
曰:三个“曰”字,王弼、河上公本皆作“日”。当为误。
和之至也,知和曰常:帛书乙本残缺,甲本作“和曰常”,无“知”字。
知和曰明:唯楚简本作“知常曰明”,不同其他本。
物壮则老:帛书乙本同,甲本作“物壮即老”。
不道早已:楚简无此句。
【注】
【译】
道德涵养深厚的人,可以比作刚出生的婴儿,毒蜂蛇虫不蛰咬,猛兽飞禽不搏噬。筋骨柔弱但手握的很牢固,不知男女之但男根勃涨,这是精导致的。整天号啕大哭而不会声音嘶哑,这是和导致的。和说的是“常”,知道“常”,说的是“明”。利于生长是吉祥的,以心使气说的是强行。凡物强盛之后必然走向衰弱,这不符合长久之道啊。
【解】
繁盛之后走向衰老,如何不道?
59、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
由此两章可以看出,老子的思想和主张,成则已,不必壮,目的是长生、长久。“早服”,“莫知其极”。早做准备,不要达到事物的极限。
“物壮而老,是谓之不道,不道早已。”本章与30章重复一次,楚简无重复,并无“不道早已”之言。
两种均谈到“强”这个概念之后,言“物壮则老”。
30章言“善果者不以强取……果而不强。”本章“心使气曰强”是否同于强取?心不能使气而使,是强行。犹言“强梁”。而“强梁者”,帛书作“强良者”,本身就是个争议。守柔曰强,心使气为守柔否?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心使气不善果否?强行者,有志也。心使气为志气否?待解。
班门弄斧,欢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