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受的根源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1. 听到不中听的话:四种选择
(1)责备自己,认为自己犯了错
(2)指责对方
(3)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4)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2. 忽略感受与自身关系的表达方式
(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例:这件事让我心神不宁。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例:你没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
(3)指责他人
例:我很生气,因为老板说话不算数。
3. 认清感受与自身关系的正确表达方式
我(感到)……因为我……
例: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
二、非暴力沟通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一种要素是否被当做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
1. 批评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往往是申辩或反击。
2. 需要
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更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三、个人成长三阶段
1.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
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
2. 第二阶段:面貌可憎
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太大。
3.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
我们乐于互助。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处于恐惧、内疚或惭愧。
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人与人相互依存,损人无法真正利己。非暴力沟通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