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5章)

一、感受的根源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1. 听到不中听的话:四种选择

(1)责备自己,认为自己犯了错

(2)指责对方

(3)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4)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2. 忽略感受与自身关系的表达方式

(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例:这件事让我心神不宁。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例:你没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

(3)指责他人

例:我很生气,因为老板说话不算数。

3. 认清感受与自身关系的正确表达方式

我(感到)……因为我……

例: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

二、非暴力沟通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一种要素是否被当做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

1. 批评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往往是申辩或反击。

2. 需要

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更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三、个人成长三阶段

1.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

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

2. 第二阶段:面貌可憎

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太大。

3.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

我们乐于互助。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处于恐惧、内疚或惭愧。

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人与人相互依存,损人无法真正利己。非暴力沟通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