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无序性的堆积带来了有序的稀缺,那么越是稀缺的东西就越会吸引人的注意力。比如在街上突然看到一群人在围观,好像只有最里面的人才会知道发生了什么,又比如刚上市的苹果手机,拥有它的人会收获更多关注一样。
最近在读塞得希尔.穆来纳森和艾尔德.沙菲尔著的《稀缺》这本书。
引言部分就鲜明的给出了警告:“资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里。”我想拿每周提交一篇文章的007写作这件事情来做一个对比分析。
稀缺俘获大脑
我们的思想会自动而强有力地转向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对于饥饿的人来说,他们需要食物;对于忙碌的人来说,他们需要亟待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对于缺钱的人来说,他们需要想办法支付每个月的房租;而对于孤独的人来说,他们需要他人的陪伴。
书中提到“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拿每周的007作业雨来说,不管是在交作业的当天还是其它的六天,每个人都是需要至少有一篇文章提交来避免接受惩罚。
在作业数量上来说,每周拥有可提交文章数量多的人比只有一篇或者在提交日还没有一篇的人,在最后一天受到的影响,或者说焦虑感会更少一点。
而在提交日当天,“我还没有写作”和“我需要提交哪篇文章”在某种程度上的焦虑程度可能是一样的,不过大部分情况是前者比后者更焦虑。
权衡思维
它是由稀缺所引发的一种思维方式。在稀缺状态下,因为所有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以致我们开始对之念念不忘,开始产生决策难题。
什么没有被满足呢?
'这次的文章是不是比上次要更好一些?'
'文章是写了几篇,到底提交哪一篇呢?感觉都不是太好!'
'下次能不能不要在快要交作业的时刻去准备文章?'
'不想要固定时间进行创作怎么办?'
'最近太忙了,要不申请围观吧?'
等等这些在非提交日都不会思考的需求占据了自己的大脑。按照《稀缺》书中所说,这是因为离规定的交作业的时间越来越少,这种稀缺感会带来各种权衡思维,占用注意力的带宽,从而影响创作时候的思路,甚至会因为一时的压力产生放弃的念头。
这种稀缺心态只有在不稀缺的情况下才会消失,就像在钓鱼的时候,你是不会去想要是钓不到大鱼会不会被老板骂一样。想要摆脱现有的提交日缺文的稀缺状态,只有提高每周创作质量和数量,尽量不在提交日进行创作,回到正常的写作状态才有可能。
its tim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