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澜壮阔的奋进征程中,先进模范的精神力量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宝贵财富。谷文昌同志留下的不仅是东山岛上的漫山木麻黄,更是一座跨越时空、永放光芒的精神丰碑。将其精神深度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绝非简单的课程加法,而是一项固本培元、铸魂赋能的系统工程,对于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永葆政治本色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深植精神之“根”,筑牢“潜绩”为重的政绩观。谷文昌同志的伟大,在于他“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潜绩”沉甸甸的分量。他带领群众苦战风沙,播撒的是绿荫,树立的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政绩观。当前,将其精神融入教育培训,首要是深化理论研究,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核与当代价值的契合点,讲清楚什么是真正对党负责、对人民有益的政绩。要通过课堂教学、案例研讨,引导干部深刻反思,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甘于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善于做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象化为行动自觉,从思想根源上校准政绩观的“定盘星”。
二、 繁茂模式之“叶”,创新“身入心至”的培训范式。传承精神重在实效,贵在创新。若培训方式陈旧、照本宣科,再好的精神也难以触动灵魂。必须创新培训模式,变“灌输式”为“体验式”、“课堂式”为“现场式”。可以组织干部前往东山等地开展现场教学,在木麻黄林中聆听历史回响,感受创业维艰;开发 “谷文昌式政绩”情景模拟案例,让干部在处置复杂问题中体会“潜”与“显”、“近”与“远”的辩证关系;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沉浸式课程,增强培训的感染力和穿透力。推动培训从“知”的层面向“信”与“行”深化,让谷文昌精神可感可触、入脑入心。
三、 涵养清廉之“干”,淬炼“廉洁奉公”的政治本色。谷文昌同志“一生清贫、两袖清风”,身后留下的是一种共产党人高洁的品格魅力。教育培训必须将廉洁奉公作为关键一环。要深入讲述他严于律己、清白为官的故事,将其作为党性教育和廉政教育的鲜活教材。引导干部对照反思,在处理公与私、廉与腐的关系上保持清醒头脑,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让清廉如同木麻黄的根系,深深扎入每一名干部的心田,使其在任何时候都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四、 结出担当之“果”,激发“不忘初心”的行动自觉。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践行。融入谷文昌精神的教育培训,最终要落到担当作为上。要引导干部将学习感悟转化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实际行动,聚焦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敢于较真碰硬、善于攻坚克难。要鼓励干部在乡村振兴、改革发展、服务群众的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内涵,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新业绩”,让谷文昌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实践光芒。
总而言之,将谷文昌精神深度融入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铸魂工程。它要求我们不仅在理论阐释上求“深”,在模式创新上求“活”,更要在实践导向上求“实”,从而真正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将正确的政绩观、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廉洁的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队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