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节是关键
我们在读名著时,经常如临其境触动很深,那些跨越时空的故事之所以感人至深,就是因为一系列动人心扉的细节描写。
细节刻画让我们铭记一个个场景,也让无数的小人物个性鲜明。
有人垂垂老矣却依然美丽,有人则满脸是皱纹,愁容惨淡。这美丽,这能量,都源于我们拥有的那颗神奇的心。世界在每个人眼前流转,而我们视自己如此重要,我们的生活和感受独一无二,种种细节都值得一记。
成为一个写作人,保护那颗鲜活的心。打开所有的感官,以开放的心情活在当下,留心周遭的种种细节,自然而然地融入所处的环境,让所有感受自然地流淌、翻滚,并试着用你的五觉去细细体味和描绘它。
在记录的过程中,我们要平复身心,摒弃成见,用最单纯和欣赏的眼光去看世界 ,而不是任由脑海中某个莫名其妙的声音去随意评判。做一个能接受事物本色的写作人,对生活中确实存在的真实事物,去给予神圣的肯定和接纳!
否定的态度,挑剔的眼光,会让很多事物失去价值,让珍贵的细节无法持续下去。人生何其丰富,我们的爱憎绝非价值认定标准,而是作为饱满的情感,促使我们更饶有兴致地去观察。情感成为我们身体的延伸,引领我们站在更高处审视,去端详生命的肌理和细节,去与周遭的一切融为一体。在那一刻,我们的肉体感官如此敏锐,以至于迫不及待要化身为一支笔,好及时记录下源源而来、涓涓流过我们身体的那些思绪。
《写出我心》的作者娜塔莉说,写作如同烤蛋糕,材料和热能缺一不可。我们生活中曾经遭逢的种种细节,就如同糖、面粉、牛奶等所有原材料。而要把这些东西真正转化成蛋糕,就需要放进烤箱加热烘烤。启动热能就是启动“坚持写作”这个动作,保持热能就是形成写作习惯。
二、信任自己,内求力量
无论是生活还是写作,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信任自己,内求力量。“求之于外”往往于事无补,甚至会让我们更关注、更惭愧于自己的贫乏。事实上,只要通过持续的行动,就一定能够收获这份能量。
很多人尚未开始,就先入为主给自己贴上“才华或者能力不足”的标签,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勇往直前?书中片桐老师说得好:“能力好比是地表底下的水。”它属于我们所有人,只要努力下功夫汲取,它终将归你所用。
这让我想起践行演讲这件事。在过去几十年里,我都认为自己不善表达,尤其在一些场合,说句话都会脸红,更别说站在台上讲课了。
一年前遇到张胜萍大哥,他笃信地告诉我:“演讲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练习而习得的技能。”那时我并不真正相信,所以始终进步缓慢。
今年因为疫情在家闭关,某天看到曾一起学习的伙伴,在持续努力中,已经快速成长为“舌灿莲花”的演讲教练。于是下定决心,通过每天录制一个演讲视频,真正去锻炼并提升演说技能。
为了形成监督机制,也为了得到正向反馈,鼓励自己坚持下去,我就厚着脸皮把每天的视频发到社群里,想不到的是,我不仅得到了指点和帮助,还影响带动了好几人开始践行,大家抱团成长,让这份坚持始终有迹可循。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我果真在演说方面进步明显,不再惧怕镜头,能更快速地背会稿子,表达日趋清晰流畅,甚至连之前最纠结的肢体动作,也随着自信心的提升而愈加自然了。
事实就是如此,只要付诸实践,持之以恒地练习,才华便会有所增长,这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你想要的结果终将会在每天的小坚持里自然呈现。
三、今年的写作行动方案
Peter老师说的好,写作需要打造的三大核心能力就是输入能力、思考能力和输出能力。
今年我的写作行动方案,也会围绕这三块核心技能展开。
这里面最重要的,目前阻碍最大的就是输出本身。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去逃避深入思考。所以我现在都计划依然是不给自己太大压力,但要形成写作习惯,对文字保有感觉,同时对于“细节”这块做一些刻意练习。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