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我想看十年后的样子”
“你十年前什么样子,描绘一下,10年里有没有比较大的事件发生?”
“在上学,和普通人一样。可能比较努力吧。我开始觉得人生无常是在生了一场大病以后,再也不能像普通人一样了。”
“那10年后想得到什么?”
“稳定的生活,不用奔波,劳累。”
“那你现在呢?”
“我现在很劳累,前途看不到,然后焦虑。而且作为普通人的路径没有了。承担很多压力,越来越大的压力。”
“你说的压力是人群给你的压力吗”
“是的,人群,环境,还有固定在我脑子里的观念”
“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那改变观念,什么是我的快乐之源呢?我早已经习惯”
“那你也可以习惯漂泊,不稳定,毕竟这个是常态”
“您这里不是可以改变吗,有设定程序的那种。”
“一般来说是可以的,设定一个目标,然后一个时间,然后一个计划,然后执行,这在你现在是完全可以完成的。你缺少什么?”
“我缺乏确定的感觉。”
“这个感觉你自己可以获得。坦白说,我给你的药已经在你体内,刚开始可能有怀疑,但是会慢慢习惯。”
“会变好吗?”
“不知道,看你能不能按计划来,你知道你不可能一下看完70集电视剧,但是当你看完,你觉得收获最大的是看了一个故事,还是期间的愉悦时间呢?”
“可期间我不会感到愉悦,我只有坚持这种感觉。”
“这不是一个对的感觉,要愉悦的感受学习的时间,实现的时间。就像我写的文字,没有勾子是非常枯燥的事情,找勾子和找到勾子的过程需要智慧。”
外在的东西能不能够被内在的东西中和,我始终没有解决办法。就像现在流行的话,不能碌碌无为,还说平凡可贵。而上进的心透过怎样的行为去释放,通过怎样的过程去实现,这真是一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