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最热门的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薪酬,高考考生及家长不淡定了
2021年高考已全面结束,许多大一新生已陆续前往大学报到,开启人生新征程。
今年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医学、师范等专业异常火爆,但最热门的专业仍然是计算机类专业。这些热门专业之所以备受追捧,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毕业生发展好、薪资高。
近两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不太乐观,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只有63.7%,就业竞争压力空前加大。就业压力直接传导和影响到高考考生对专业的选择,热门专业变得更加抢手。
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薪资悬殊苦乐不均
近几年,从各大就业统计机构披露的毕业生平均薪酬看,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平均薪酬都很高,不是排名第1,就是排名TOP3,着实令人羡慕。
不过,网上也有另外一种声音,认为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平均薪酬高是假象,只是被平均。但事实上,薪酬被平均是所有行业都存在的问题,包括同为高收入的金融行业,即便被称作吃大锅饭的公务员和事业人员等体制内的人员,薪酬被平均也是普遍现象。
当然,互联网行业不可能整个行业,行业的每个公司,公司的每个人都拿高薪。互联网行业内也有更细的分类和分工,总体来说,从事程序开发的程序员年薪要高许多,从事测试、运行的技术人员收入会低一些。
从主要城市程序员的薪资统计表格可以看出,平均月薪突破1.7万元的城市只有北京、上海和深圳3个。
这3个城市占据薪资榜TOP3不难理解,无论从城市的层次、互联网大厂的规模、还是从业人员的学历和能力来说,这3个城市都是国内最顶尖的。
仔细分析表格中各城市最高薪资和最低薪资会发现,互联网行业分化也十分严重,收入非常悬殊。例如在北京,最高月薪45000元,但最低月薪仅5813元,最高月薪和最低月薪足足相差8倍之多。
互联网行业高年薪高压力,对毕业生能力要求特别高
今年4月,有腾讯员工在某招聘求职平台爆料,自己2011年清华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公司,兢兢业业干到37岁,仍未获签终身合同,还被公司通知不再续约。
不难看出,35岁现象在互联网领域十分普遍,连清华硕士生都不能幸免,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众所周知,程序猿如果到了35岁,如果还没有晋升到中高管理层,就会成为传说中的高龄员工,很可能会面临停止续约,或是转岗。
而35岁的年龄,正是一个人生活担子最沉重的阶段,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各种贷,即使干头秃了仍有负债。
有一位阿里员工在论坛里爆料公司同事离职后的去向,有程序员转到外包公司的,有技术员改做自媒体的,有回老家创业的(卖水果、卖熟食、摆地摊,甚至有送外卖、开网约车的),还有运营改行去做月嫂的,……
看完转行程序员的遭遇,会真正明白什么叫生活不易,必须学会善待自己,且行且珍惜。
不过,拿着普通人几倍十几倍的工资,三五年挣完别人一辈子才能挣到的钱,人生刚性需求解决了,只要勤奋努力,后半生也会过得很好。
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发展前景好,收入高,但对毕业生的个人能力要求也非常高,而且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快,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
如果孩子的数学和物理学习能力强,也具备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学习计算机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你怎么看?欢迎评论、转发或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