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一)

巜追风筝的人》作者:卡勒德.胡赛尼

网图侵删

早看完了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了,想说点什么,说不出来,想写点什么,又总是落不下笔,是因了阿米尔坏的不彻底还是哈桑好的没有边界呢?就这么不上不下的卡在了那里游戈不定。

那天过马路等红绿灯的时候,旁边有一对夫妻推了个竹编推车,我习惯性的往车里坐着的小朋友望去,不由得心里一紧,车里的孩子大致三岁左右的样子,细胳膊细腿,一看就知道是智障的孩子。

望着车水马龙的街面,孩子由于兴奋,喊出了声,声音不大,口齿不清,却感染了父母的情绪,父母爱声连连地附合着儿子:高兴了是吧,出来就高兴是吧!

绿灯亮了,大家一起通过街口,过往行人都不由会多看几眼这个孩子,但父母却犹自沉浸在与孩子的兴奋点上,一直不被外界打扰。

网图侵删

“爱你千千万万遍”,我在父母身上找到了积点,同时我想起了婚庆场面的那句:无论贫穷疾病都不离不弃”的婚礼誓词,年过半百的我每次听来只觉得套路的可爱,别傻傻的考验人性了,人性会回你鄙夷。而这句话定早意有所属,那就是父母爱孩子的自制秘籍。就如那对夫妻对智障孩子的爱,就只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就连空气中都充斥着爱的味道。

心里有些许的甜,却有更多的疼,但这种疼面对这对夫妻却显得很拿不出手,显得很小家子气。

想起了某天我和一老同学微聊,她讲起了她姐姐,我才在在模糊的记忆里搜寻想起,她是有一位脑瘫姐姐的,还存活着吗?我们的岁数,她姐姐的岁数…?唉!老同学却自顾说道,你知道我姐姐爱干净,平常妈妈管着,妈妈有事我去管。这可不是一般的管,打小生活就不能自理的人,但打小就爱干干净净的,我记起她姐姐那时爱穿粉色的衣服,每天被推坐在阳台上看过往行人及我们。

可现在我们的父辈,母辈都八、九十岁的老人了,都需要儿女管了,父母这一管可就是穷尽一生啊!

和父母的爱比起来,我们或许就是阿米尔,也许好一点,更好一点,也许就直接坏一点,但父母就永远是那个哈桑,他们会用不容置疑的声音坚定地告诉你,他们的孩子们:“爱你千千万万遍”!也为你千千万万遍,那只风筝不用追,也早就成竹在手了。

网图侵删

致作者!致哈桑!致长街兄的“两碗米线”!致文子老师的那句“爱你只是三五遍”!也致那个小我,阿米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