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俞老师写的《<写作通论>学习笔记》,给现在迷惑的我很多启发。
文中说写作得益于三个方面,第一,作者阅读的积累,第二,源于生活上的积累,第三勤于练笔。
这样系统列出促进写作的因素,我头一次看到,之前总是觉得自己有一些欠缺的地方,但找不到问题的根源,看了这篇文章,我可以更明确的梳理出到底欠缺在哪!
首先关于阅读,在这一年,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只是输出上,心浮气躁,总觉得没有时间阅读。还是太急功近利,其实很明白,输入对输出而言作用非常巨大,但却总是舍本逐末,总是按照自己想当然的最立竿见影的方式来写。其实表面上看似效果很显著的东西,其实也在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给挖空,以至于慢慢的输出都费力气,甚至精疲力尽。
另外就是自己生活的阅历,曾经接触过一个很厉害的写手 ,她甚至一天就可以产出4篇文章,近万字,我们亲切地称她为“码子机器”!
这种状态,很难理解,只是在输出根本就没有时间输入啊!哪里来的素材?我想也一定是跟生活日常的积累有关,自己的经历就是一本写不完的书,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比较,我的生活四平八稳。没有什么再多可以供自己写的,所以从自己身上挖掘素材,也变得很困难。
最后一点就是勤练多写,这是我希望能够做到的,这更像是一种刻意练习。
有一位老师跟我说,写作需要刻意练习,写作的第1个阶段是看到了一个事件,自己有话想说,但说不出来;第2个阶段是自己说出来了,但是说着说着就跑偏了,不能够组成一个逻辑自洽的整体;第3个阶段就是出口成章。
这整个过程是需要不断刻意练习的,很多人下笔如有神助,是因为已经有了很多年的积累,或者是很多年的刻意练习才能够达到的。
所以在读完了这篇文章后,也对自己有了一个评估,也会帮助自己找到更加擅长的方式,在写作路上继续前进。
文章一句郑板桥说的话特别喜欢,再次引用下:“精神专一,奋斗数十年,神将相之,鬼将告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
始终如一的坚持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法宝,方法固然重要,但与恒心相比就很微不足道了,因为一件事能坚持1年,5年甚至是10年的人不多。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无论在任何阶段都有人在台阶下仰视你,也有人在台阶上俯视你,你抬头看觉得自卑,低头看又觉得得意,唯有平视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
写下去,向榜样们学习很必要。但是不能跟榜样比,而是要跟之前的自己比,今天如果能进步一点,就会有多一点的成就感和喜悦,而后才能轻松地快乐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