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门有感
回门盛意情难舍,无奈连番酒满斟。
坡前设案拜先祖,护佑新侣福星临。
我一直想写篇文,这念头反反复复出现多次,但一直未能如愿,直到外面响起淅淅沥沥的雨声,天已转凉,我才感慨光阴似箭,再不写很多东西真的就淡忘了。
想起回门的日子也有一年了,今天就把欠的账补上吧。
2023年9月28日,我与妻子乘高铁到青州,泰山大人开车把我们接到了九杰,我们一起开开心心回了家,路上谈及了现在天气渐凉,正是吃羊肉的时候,我也一直听说当地烤全羊很有名,心想是有口福了。
刚到家,丈母娘和奶奶就迎了出来,帮着把大箱小箱往里间抬,奶奶快90的人,身体很壮实,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
没一会儿,四爷爷和大爷也来了,见到我也是分外热情,我们一起在客厅喝茶,丈母娘则忙着张罗饭菜,很快香味就飘满了整个院子。
我们刚下了一壶茶,菜就端上来了,伴着浓郁的锅气,荤菜香而不腻,味道鲜香,素菜鲜嫩爽口,口感极佳,泰山大人还拿出来珍藏的好酒,我挨个敬了桌上的长辈,送上了祝福。
饭后,按照规矩,新人要去上坟,大爷和泰山大人把提前购置的纸钱香烛、贡品香茶搬上车,还专门找了一张方桌总作供案。
四爷爷在前面骑着摩托车开路,泰山大人开车在后面跟着,拐进后山后又开了几里地,我便看见了一座矮坡,上面有几个零星的石碑,坟包出奇的小,原来是当地积极响应火化号召,加上耕地有限,一般入土后坟包堆的比较小。
我们一行人拿着东西徒步走向矮坡,周围种满了佛手瓜,四爷爷驼着背,扛着方桌敏捷地穿梭在田埂之间,颇有一份英雄气概,他最先到碑前,放下桌子后,默默地抽起来了烟。
紧跟着的两位长辈打开篮子,忙着把贡品摆上供案。我在一旁看着石碑上的落款,一口气把整整几代人的名字都刻了上去,妻子为我挨个介绍这些名字,不光有她,还有一些蹒跚学步的子侄辈,这让我由衷感慨,齐鲁大地不愧是礼仪之邦,确实很重传承。我相信即使不用族谱,哪怕历经百年,一家人无论开枝散叶到哪里,只要聚在一起,一看到石碑就能把血脉深情牢牢联系在一起。
我祖上是清朝从山东邹城逃难来豫,繁衍百年之后,祖坟地已是密密麻麻,却无一人立碑,想要找到先人需由家中长子领路,几经辨认坟包才能寻得。
问到缘由,说是一定要等着哪家出了“了不得”的大人物才敢给自家祖宗立碑,不然会被人戳破脊梁骨。
上坟也多是放炮烧纸,形式上简单许多,也不摆供案,不像这边烟酒茶水贡品一应俱全。
一切张罗好后,四爷爷点着了炮,率先跪倒在地,我们也紧跟着跪拜先祖,烧纸敬香,大家一起在心中默默祝福新人婚姻幸福,幸福美满!
待纸燃尽,四爷爷将酒和茶水倒向石碑一圈,既是防止余火未灭,落实护林防火要求,也是向先人做最后的告别。
回去的路上,妻子紧紧搂着我的胳膊,我感叹道:上坟看似是个习俗,却是积淀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人文寄托,而随着年岁渐长,每个人终会有所领悟。
下一话:
夜赴九杰归宴迟,祈望泰山勿责嗔。
堂内一早复开宴,挚友送别笑颜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