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倒逼阅读速度
写作能增加阅读量,还能提高阅读速度。
当你成为一名写作者,必然要涉及更多的知识,我们要学习别人的智慧,了解他们的写作结构和观点,从中获取写作素材和灵感。孙莘老请教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如何能写好文章?欧阳修答:“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意思是说必须要大量的阅读并经常练笔。
一个从来不爱阅读的人不可能成为一名作家。一个写作者的阅读量一定是写作量的数十倍以上。
在我还没有走上写作之路的时候,我喜欢看朋友在QQ空间写的日记,偶尔也买杂志和书籍。写作后,我学会了主题式阅读。如果我想写成长系列文章,我就多看这方面的书,收集相关的素材,有意识进行主题式阅读记录。系列阅读有利于知识体系化,也会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
写作后,我的阅读速度提高数倍。在读一本书之前,我会先了解该书是专业性的书籍,还是成长畅销书或是文学性很强的名家书籍。
其次再看目录,目录是一本书的框架,也就是作者的思路大纲,通过阅读目录我们可以掌握全书的重点。
自从写作后,我养成了做阅读笔记的习惯,也会用思维导图记录书的大纲和要点。下一次再看到这些导图,就能迅速调取记忆。人的大脑天然喜欢视觉化的东西,相比于大段的文字,图像的形式会令人印象深刻。
在读书的时候,要从每一页选取最有魅力的一段做标注,再从这一段里挑出最精华的一行记录下来,加上自己的观点想法。用讯飞语记或者有道云笔记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出来可自动转化成文字。
如果是成长励志书籍或者干货类的书籍,我们不必过于细嚼慢咽。这类书通俗易懂,要学会提取书中的精华。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称之为“二八定律”,也称“帕累托法则”。
读书不是为了复制100%的原文,一本书最精华的部分大约是 20%。那么我们要学会从一本书里提取 20%的精华。
阅读是为了获得知识,增加思考的深度,让我们下笔如有神。读名家散文故事,我曾用秒表记录时间,我能做到一分钟读一页。若是小说类书籍,阅读速度还要快两倍以上。
一个3年读10本书的人和一个3年读了500本书的人,知识量肯定不同。好比一个几年才写3万字,另一个已写了100万字的人,他们的笔力和语感,写作速度大概率会截然不同。
如果你想持续写作,必然会大量阅读,否则你会缺乏素材。写作是倒逼我们成长的最好方式,久而久之,必定会提升阅读和写作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