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笔,枳树,是我在高三认识的两个喜欢文学的小女孩,在同一个地点同一个兴趣群认识的。那是一个兴趣相投的语文QQ群,异常热闹,我们在里面聊得火热,后因一次文学矛盾,群里分成了几个小分队,进行争辩,结果是没有结论,争辩变成争吵,QQ群变安静了,永远的安静了。
被争辩的主角,一个就是枳树。
虽然那次争辩在群里引起轩然大波,但由于我们三个始终站在同一战线,这为我们仨的“网络友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我们仨能一直保持联系很大原因。
那次风波安静到我上了大学,直至毕业也如此。此后,那个群被我们成为“记忆文学。”
在我大二时,枳树也考上了桂林的某所大学,我们两个因虚拟网络结交的情谊转变到了赤裸裸的现实友谊,然后是约着见面,喝茶聊天。见面以后,我们发现我们俩都很真实真挚,还是在qq上聊天的感觉,话投机,理融合,就这样一直一直聊着。
我们俩很多时候一见面,一聊就是一个下午或至晚上。
我们偶尔见面。
很多次和枳树聊天,我们都聊到了木笔。在这期间,我有给木笔写过明信片,她收到了。
在我大三的上学期,我与枳树有商量,决定在三月三去广州见木笔,后因各自有事,便罢了。
直到大四,我们抓住了我大学生涯的小尾巴,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出发,于是在和枳树交流了几次后,规划好一切,耐心等待,直至出发。
华农很大,我们找了许久,但是不顾期望的是,华农真的很漂亮,树很绿很密,走进去,感觉在一片很自然的纯净的森林中,迷失也迷失得“欢畅淋漓”。
见到木笔,我没有一点紧张和不安,和当初第一次见到枳树的感觉一般。我们逛起了校园,没有寒暄问候,虽是第一次见面,但感觉我们各自都很熟悉对方,我们喝着木笔给我们的华农自制的酸奶逛起了校园。
那一天,华农在进行一个活动,校园里特别热闹,我胸口上的相机快门光圈都已准备好,我拍下了许多新颖的场景。
那天下午至晚上,我们吃广州的早点,逛沙面,然后是广州塔的各种自拍帮拍,三人玩得都很开心。
最让人兴奋的是,在我们离开的那一天是木笔的生日,我和枳树悄悄做了个准备,在进入红砖厂之前,我去订了一个蛋糕,打算给木笔过生日。
我们在红砖厂拍了许多照片,从红砖厂出来后,我们去吃了猪肚鸡。间隙,蛋糕出现了。
感动,感动,感动,不知所措,我们都很开心。
那一天,我们为了帮木笔庆生错过了动车,然后多住了一晚。那一晚,就像是一本书看到了一半,我们在半书里回味。
华农,一个太美的校园,我还要去。
木笔,一个看似随时带着小小不安但是很睿智女孩,似乎随时随地需要人保护但是又很强大的女孩,强大到她在大学里做了无数家教,还当起了班助。
枳树,一个聪明漂亮有气质的女孩,喜欢偶尔的小疯狂偶尔的小安静,喜欢认真的呼吸每一寸土地的气息,喜欢嗅住空气中的味道。她想做的不多,只希望能好好的享受简单的小生活。
我,就是咸菜,等着她们细细品尝。
下一次见面,不是永远,是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