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故事,第二眼经典,第三眼生活,第四眼自己--《斯通纳》


         斯通纳这本书描述主人公斯通纳一生从一个无知的农名到大学教书直至死亡的故事。看似与普通人并无两样的人生,却有着刻骨铭心的故事。


           整本书有两个地方的描写特别喜欢。第一处是在伊迪斯回圣路易斯参加他父亲葬礼时,家中只剩斯通纳和女儿,二人在书房中相处的方式,安静而温馨。斯通纳在批改作业或者阅读时,女儿就在一旁画画。有时,女孩也会兴起朗读课本文章给父亲听。或许,自己身处孕中的关系,于这样的氛围尤其向往。特别希望以后也能与自己的孩子以这种方式相处。安静却充满着浓浓的爱意!

       也是在这个时,斯通纳重新发现自己对文学的热爱激情所在。在讲课的过程中经常激情澎湃,为此吸引到更多的学生前来听课。他的这种变化是发自内在,从内心重新燃起对文学的渴望、喜爱。因此课堂上的他是闪闪发光。这样的变化在他的妻子伊迪斯回到家中时感到了大为吃惊。

        这里斯通纳与他妻子伊迪斯两人都发生者变化,但是两者的结果却是截然不同。斯通纳打从心里热爱这份工作,全情投入。因此,他是闪闪发光的,真正的改变。而伊迪斯只是对外在进行改变,内在依旧是以往那个“扭曲”的心态。因此,想改变自己,外在或许只是点缀,内在才是根本。这让我想起,今年去上海上课时,所遇到的人、事让我重生一次。以往也有外地散心,可那只是蜻蜓点水而已,回来后依旧还是原来的我。但这次改变身边的亲友事为之惊讶,开朗了好多,每天脸上都是笑容。

                                                                            ---------------

        另一处是斯通纳与凯瑟琳相处的时光。书中写道“有时他们会从书本上抬起眼睛,朝对方笑笑,然后接着读书。”“接着,有一种缓慢、舒服的欲望像无风状态般从全身流过,他就起身站在凯瑟琳的后面,把胳膊轻轻地搭在她的肩膀上。”对于这样的相处,让人不禁暖了心窝。两个人相互忙着自己的事情,但知道另一半就在不远处,那种心安的感觉真是好。这让我想起祝小兔写到的“最好的关系应该是,我与你相遇,既充满爱,又尊重孤独”。这里孤独并不是指“寂寞”而是“独立的自由空间”。


          斯通纳整本书看完后真的应验书脊那句话“第一眼故事,第二眼经典,第三眼生活,第四眼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自己有多少如斯通纳般的“兴奋”、“激情”、“无奈”、“绝望”,当我们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是否可以与生活各种“问题”抗衡,还是随波逐流到最后连自己是谁都“忘记”。未来的路很长,有许多未知,或许我们会不知所措,害怕逃避。可能我们能做的就只是“活在当下”用每一个当下铺垫成未来的路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本书在家里放了几年,我一直以为这是一本很多小故事的合集,甚至还一度以为这本书的书名是 the one。某一天我很...
    146195562bba阅读 1,302评论 0 2
  • -1- 我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介绍一个作家呈现给我们的作品。比如,我们可以把 1965年首版的《斯通纳》比喻成...
    清澈的北风阅读 848评论 61 69
  • 斯通纳出生在哥伦比亚的一个贫困的家庭里,父母都是农民,每天汗流浃背的工作才能勉强糊口。 小的时候,斯通纳也和父母一...
    闲日集阅读 1,461评论 0 4
  • 六几年的时候,自行车还是个稀罕物。有个叫大庆的小伙子在工厂上班,省吃俭用攒钱买了一辆自行车。 从家到工厂三十多里路...
    一nian之间阅读 696评论 4 5
  • 高中三年,随随便便写的笔记,时间,地点,以及人物都是随便的,除了内容。
    mr_f阅读 18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