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嫁给父亲的时候,家里分得一间歪歪斜斜的土房子,家徒四壁;在我出生记事起,家里是三间瓦房,在村里除了二层楼的,我们也算气派。
那个时候父母种很多地,村里分的田地是有限的;母亲主张到距家很有些距离的地方去开荒,五公里左右的山路;农忙的时候,你能看见他们把稻子捆得多多的,因为一天跑不了几趟。面对他们的汗水和辛苦,你不知道能表达什么。种地能有多少收获呢?我印象中就我们家跑那么远。有不少邻居开始说闲话,累那么狠干嘛?有的不这么累,看起来也和我们过得差不多;有些有出路一些的,在城里谋生活的,很有些看不上这种辛苦。
面对这些闲言碎语,母亲回敬的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她仍然很忙碌,那就是她会的事情啊;忙到现在,忆往日,母亲表示我再也不想种地了——苦。到了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一家就搬到镇上去了,开启了一段新的生活。
我想我是从母亲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这种看事情的态度里,受到了鼓舞。在她为了好的生活,穷尽全力去奋斗的过程中,受到了感染。这些在我后来遇到一些不好的境遇的时候,我常常能冷静下来,做我会做的事情,相信假以时日总会有变化的。
作为孩子的母亲,我什么时候把奋斗的价值观,“给到”我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