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保监会改革,各家公司的开门红都遇冷,理财型的万能险保单不让卖了,很多有争议的产品也都陆陆续续的下架,公司也开始想着如何转型。最近这几天,八哥就调研采访了几个投保人客户,对两个人印象比较深刻。
一位30岁的小伙,北漂,平时上班比较忙,下班后开滴滴,能赚钱,还能跟客人聊天。言谈举止间,感觉他是互联网最忠实的保险投保客户,用他的话说“以最少的钱购买最需要的保障”。
他特别喜欢消费型产品,只要听到“年金”、“返本”、“理财”这种字眼的时候就极其反感,名下投保的保单,大多都是一年期,保费在几百到几千元之间不等。
我问他都是怎么找到这些保单的?他告诉我,他在购买保险时,在网上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搜索,精挑细选后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他选择购买单款产品,自行DIY配置家庭保障计划。
对于保险公司的品牌印象,完全不在意,甚至是有些反感大公司,认为大公司产品偏贵,店大欺客,性价比低,不适合普通大众;对于小公司,倒不是很担心,反正买的大多是一年期产品,也不怎么担心停售,毕竟手头光医疗险都买了两份,一份保障,一份补充。
另一位是个将近50岁的大妈,人特别热情,一见我话匣子打开就关不上了。问我精算师平时都是干吗的啊?工资多不多,来北京多久了,老家是哪里的?之后就开始试着叫我给她看看她手头买的保单划不划算。
大妈以前在北京社区医院工作,平时喜欢与人面对面沟通,所以她也特别喜欢与线下代理人接触。她对理财保单不排斥,因为觉得P2P不靠谱,动不动就跑路踩雷,用她的话说“真的是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
大妈不太相信网上投保,觉得买完东西连人都见不着,心理不踏实。因为之前老房子拆迁得了一大笔钱,所以都是几万几万的投保,对价格不太敏感,毕竟买的都是返本型,“反正以后钱还都得还给我”。
我问她都是怎么认识代理人的?她一听这问题,马上就哈哈大笑。晚上跳广场舞的时候,菜市场买菜,去银行交水电费……闲谈之余,大妈总是喜欢用胳膊轻蹭我一下,说“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他们赚我钱,我自己也不会在网上比来比去啊!买个X安福多好,什么都有了,大公司也放心,跟去餐馆吃饭一样,哪家人多去哪家啊”。
两个人,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对保险的认知分化已经是很明显了。而且从目前接触到的情况看,很多投保人对自己的投保理念越来越深信不疑:线上投保的客户见到代理人基本就认为对方是搞传销的骗钱,线下投保的就觉得网上购买不靠谱,理赔时都不知道找谁去。
都说社会在分层,医疗分层——有钱的住国际特需部,没钱的看病都抢不到号;教育分层——学区房啊、高考加分、私立学校。现在连投保购买保单,都是一伙人看不惯另一伙人。
其实八哥建议小伙去接触一次代理人,听听对方的投保理念;大妈去尝试一次网络投保,体验线上整套服务。互换之后,看看还能不能坚持自己之前的判断。
八哥比较喜欢《奇葩说》这个节目,倒不是认可里面的辩论观点,里面的辩手完全不在意自己所持观点,拿来论点组织一下话术就能让现场观众觉得好像他说的真的就是对的,就投票给他。一旦这个辩手反转去了对方阵营,言谈之间又能叫你感觉相反的观点也是对的。
那么,他到底自己相信哪个观点呢?我也不知道。
偶然间,看到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写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里写的这句话:
最高水平的智力可以容得下两种相反的观点,却依旧还能正常行事。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八哥;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八哥情报局》bgqbj008;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小编删除;商务合作/文章转载请联系:lwf16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