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北宸21天写作训练营Vol.1#
在我怀孕快8个月的时候,有一次外出开会,没有和公司运营副总报备,因为她并不是我的直接领导。结果,那天她临时找我写个稿子,找不到人。就让办公室经理给我打电话,问我在哪,还让我发定位和现场照片给她。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动物园里一只偷跑出来的猴子,需要被管理员及时抓回去。后来事情完美解决,她需要写的稿子,我也及时发给了她。但这种被误会早退的感觉一直留存。
1,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之间会出现误会呢?
先停停,我们学习一下美国心理学家乔瑟夫(Joseph)和哈里(Harry)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个沟通的理论模型——乔哈里视窗(Johari Window),也被称为沟通视窗。视窗理论将人际沟通的信息比作一个窗子,它被分为4个区域:开放区、隐秘区、盲目区、未知区,人的有效沟通就是这四个区域的有机融合。
我默默的去开会,没有公开这个行程信息,就如同把这个信息放在了隐秘区,自然就成为了公司领导不知道的秘密。恰逢有紧急的任务需要我处理,误会自然就产生了。
2,如何利用沟通视窗理论,解决我当时的困境?
真正而有效的沟通,只能在公开区内进行,因为在此区域内,双方交流的信息是可以共享的,沟通的效果是会令双方满意的。就像上面的案例,如果我把参会的感受,及时在公司微信群里分享,有图有真相,公开我当时的信息,公司领导就会立马知道我一直在工作,而且随时都在为公司发展搜索有价值的资料或情报,她也不会出现要立马要抓我回去工作的应激反应。
3,这个理论,是否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沟通效果?
借助于乔哈里视窗,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自己有哪些策略信息可以进一步开放?
在写作训练营的第一周有个任务,是写写微信群里自己头像右边的同学。我仔细看过30多位同学提交的作业,除了简单的直接沟通外,对方的朋友圈、公众号、百度搜索等公开渠道,是主要的信息来源。把自己的信息,策略性的公开在这些平台中,已经不只是自我表达这么简单,而是可以增加自己的公开象限,扩大对外的沟通效果。
在和他人进行沟通时,有没有较好地进入双方的公开区,还是痛苦地在隐秘区挣扎?进行这样深入的提前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的沟通更加顺畅、有效。
总之,误会的产生和化解,需要的是了解人与人沟通的原理,才能从过往吸取经验,以后策略性的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