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犬”字和“豕”字的区别,就是在于尾巴的不同。狗尾巴上翘,猪尾巴下垂。造字的时候,“犬”字的甲骨文和“豕”很像,区别主要体现在尾巴的长短、是否上翘。
甲骨文“黽”和“龟”的字形在写法上也是这样区别的,黽(蛙)看不出尾巴,龟有短小的尾巴。
甲骨文龟和黽字的区别就是有没有画出小尾巴,有尾巴就是龟字,没有就是黽字(有时写法不同,区别更大一些)。
单独说一下老鼠的鼠字,大家很容易理解的是,现实中老鼠和猫、狗、猪体型悬殊很大,造字的时候,字的大小写出来都是差不多的,象形的话也是一头一尾、四条腿,怎么区别呢?
老鼠的个性千古未变,作为啮齿动物,老鼠喜欢通过啃咬东西来不断地磨牙。所以“鼠”字的甲骨文,就在简笔画的头部加了几个小点,表示啃咬的碎屑。
因此,我们跟甲骨文学到提高观察力的第一原则:用心观察,看到细节。
舌头,怎么造一个字表示舌头呢?怎样的象形可以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舌头呢?
古圣先贤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蛇的舌头是最有特点的,第一,蛇的招牌动作就是伸舌头;第二,蛇以舌头作为捕食的武器。古人根据蛇的舌头发明了“舌”字,就是口里面申出一条分叉的舌头,连发音都是源于“蛇”。
我们跟甲骨文学到提高观察力的第二原则:用心观察的时候,不仅看到细节,还要在细节中抓住特征。
接下来我们看甲骨文对于抽象的概念怎么发明文字。比如,力量的力怎么造字呢?
古圣先贤用一种原始的“犁”的形象,来代表“力”。我不由得惊叹了,其中蕴含了一个伟大的科学认知:工具就是力量。人类的力量从文明之初就是通过工具来体现和放大的。
至此,我们跟甲骨文学到提高观察力的第三原则: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样的例子在甲骨文中还很多,应该说,不仅是甲骨文,包括甲骨文之后的金文、篆书,在汉字的进化过程中,中华文明的造字法处处体现着古圣先贤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