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春雨潺潺,听着窗外时重时急的滴答声,我心里不禁矛盾起来:这么大的雨出门,即便打了雨伞,也会被淋湿的,可如果不去,又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有空。纠结中,打开手机听听音乐,正是近日刚听得的一首好歌《一路向北》,虽是一首情歌,但其优美的旋律、感伤的歌词、悠远的意境,深深打动了我,基于此,更基于听歌的这一瞬间的触动,我决定起身喊醒儿子,按原计划再赴河横。
如歌中所唱的一般,带着疲惫,带着愧对(好几次因事务推迟出发的脚步),更带着巨大的热情,我和儿子一路向北,一任风雨,再赴河横,再次走进大田花海,只是不再是油菜花,而是开得正艳的紫云英花。
走进大田,上次所见的“草原”已变成了一片“花海”,翠绿的草底色上,漂浮着一层紫红色的碎花“地毯”,这打底的绿,这层面的红,铺天盖地,煞是震撼、养眼,碍于雨大、地滑,儿子想扑进去奔跑的念头只好作罢。绕大田一圈,儿子触景生情,边走边讲述着他想在此承包大田和鱼塘的远大计划,我边听边回应边启发着,父子俩天马行空地聊着、走着……
返程途中,须走一段老229省道,我们便故地重游,边走边对比寻找上一次所见的标志物。因正在修路,路面非常湿滑,我们只好小心地走着,鞋上和裤腿上满是泥泞,加上间歇性阵雨的侵扰,时不时要举伞前行,我们的体力消耗比上一次大多了。过了沈高教堂,儿子有点走不动了,但他不想放弃,偷偷搂着我的腰,我也顺势腾出一只手抱着儿子,稍稍使点劲带着他走,走着走着,脑海里浮现出三十多年前的一幕:
那年正月底,母亲带着我和弟弟,从东北大庆父亲工作的地方探亲回来,那时火车很慢,从大庆到南京得坐上近三天时间,凌晨4点到了南京,外面正下着大雪,我们接着乘长途汽车回家。到镇上时,已经是下午3、4点钟了,雪刚好停了,地上的积雪足足有十几厘米厚。母亲把行李寄存在镇上亲戚家,因为雪厚,不能骑车,只好步行回家,公路上的雪已被车辆、行人压实了,比较滑,我们只能从路边走,只是这样很容易踩到被枯枝杂草和积雪虚掩的水汪塘,一脚下去,鞋子就湿了,鞋子里面也变得湿滑起来,走起来就更加困难了。好不容易下了公路,通村的土路更不好走,放眼望去茫茫一片,路面和两侧地里的雪一样平,根本分不清路在哪,母亲就在前面开路,我再踩着母亲的脚印走,一脚下去,雪就往裤腿、鞋袜里渗,不一会儿,裤腿就湿了大半截。走了大半个小时,十岁的我实在走不动了,就不想再走了,可看到抱着弟弟艰难地走在前面的母亲,我又不好意思开口,于是便鼓起劲、咬着牙,赶上母亲,用手拽着母亲的衣襟,好让母亲带一带我,就这样,我们一步三滑,赶在天黑前走到了家……
回想起儿时这份与眼前相似的经历,是母亲的坚韧引领着我,战胜了前行的艰难,让我体验了、明白了生活的真谛。我想,成长中的儿子也会有这份体悟:只有经历过风雨,未来的路才会走得更加坚定、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