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认真聆听了陈蕾老师主讲的关于王绪溢博士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给教师的建议40讲》中的第40篇《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的文章。陈老师一开篇就很好地诠释了读者对题目的疑惑,文章围绕“少才是多”、“无才能有”与“慢才会快”这三个词语,展开详细地论述,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里,教师占用时间要少、说话要少、提示要少,给学生的学习留下更多的时间;教师备课准备的课件内容要少,要努力激发学生的课堂生成;进度要适合所教授的学生。而这三个词汇聚在一起,便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教学心法”,这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来思考教学,使教学朝向更为生本的课堂前进。陈老师强调要想上好一节课,乃至上好信息技术融合课,最重要的正是要牢记教学心法,改变教学理念。而这个教学心法就是“以生为本”。
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作为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是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是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老师们真的不需要备课了,而是要花更多时间去思考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们的思考,促进他们产生思维碰撞,让学生“有不断产出学习素材的机会”。作为常年从教低学段的教师来说,为了更好地把控课堂教学节奏,我总是在备课中不断设想该如何更好地向学生呈现课文中的知识点、突破重难点,让孩子能更好理解掌握,往往会忽略了孩子其实有自己的理解方式。教师在备课中应该多花时间构想采用哪些教学策略能更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中,课堂上如果能正确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是可以完整展示学生的作品,可以展现学生思辨的过程,更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将课堂还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很好地发挥出自己的学习主动性。
最后,引用王绪溢博士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教师的教学模式应该从教师中心转向以生为本,最终抵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