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桃溪镇中心小学 鲍莉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然而,这么多年的乡村班主任的经历让我越发觉得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弱,逐渐发展成了一种病态的趋势。每每在家访中谈及此事,希望能家校合作,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时,大部分的家长都以“要赚钱,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为由搪塞给我。对于家校合作,我在倍感无奈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深深的挫败感,也更加深刻地感受着家庭教育的失利带给孩子心灵的创伤,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良好教育。所以,当我手捧着《你好,寒假!——学习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寒假学习共生体研究》,看到了“多主体的共学互学”的成功案例,我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激动。
翻开第五章第一节“家校共建乡村学生‘家庭小书房’”,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家庭参与到了学习当中,更多的家长与孩子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我暗淡的心灵上有了一丝的光亮,但也不禁触动了我进一步的思考:在我们班,留守儿童占了一半以上,这样的“小书房计划”有可能实现吗?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吗?我在担忧,这样的活动会不会只停留在了短暂的形式上?带着这样的困惑我继续阅读着,继续身临其境地探问自己,努力思索着:如果把这些举措迁移运用到我们班的学生身上,我们班的家长身上,我们能否实现“共学互学命运体”?很显然,这样的叩问是个未知数,但我真真实实地看到了更多区域的乡镇小学的家长学生开启了新的学习模式,实现了“多主体共学互学”的美丽愿景。这给了我新的希冀,我想我也能够唤起家长对教育的新的认识,甚至我开始梦想着有一天,这样教育背景下的美好可以惠及到更多的家庭当中——依托学习,我们的家校合作是可以实现质的飞跃的;相互鼓励,我们是可以实现共学互学新形态的;努力坚持,我们也可以展现共学互学的新远景的。
一、“一个意识”——我们都需要终生学习
“现在乡村家庭的经济水平普遍提高了,乡村家长重视家庭物质生活的改善,却忽视对家庭精神文化对的建设;家庭休闲方式缺少文化品味,没有树立‘人人、时时、处处、事事’皆可以学习的意识。不同成员的家庭休闲相互‘割裂’,孩子玩游戏,父亲喝酒,母亲聊天,各玩各的,夫妻之间、亲子之间缺乏共学意识和心灵的碰撞。”“乡村教师缺乏对学科知识和专业育人知识的学习意识。面对教育对象发生的巨大变化,乡村教师显示出逃离乡村的取向和对乡村教育的无希望感。”①这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时代在进步,我们更需要与时俱进。而人要发展,人要提高,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学习!而教师、家长之间怎样学习?书中用数据告诉了我们前行的方向,那就是构建“亲子互学”的新模式。是呀!阅读是没有界限的,它不受地域的限制,不受空间的阻隔,不受环境的影响。不仅如此,通过阅读,我们师生之间、亲子之间会慢慢地成为朋友,以教育推动我们家校教育的共成长。
这份终身学习的意识应该一直保留在我的脑海中,在我的教育教学中,时刻督促我去落到实处。
二、“两个力量”——坚持和榜样的力量
(一)难在坚持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要做到坚忍不拔,最要紧的是坚持到底。我们的教育需要坚忍不拔,我们的家校合作也需要坚忍不拔。《你好,寒假!》里的实践经验在告诉着我,坚持做好一件事是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过程的。从不习惯到习惯成自然,需要的是我们进行多层次、多方向循序渐进地推进活动,唤起家长们的意识(学习是对孩子的另外一种意义上的陪伴)和身份(是和孩子共同学习的陪伴者,是永不停歇的成长者)。
我愿意自己是其中的最为坚持的那份子,然后与学生一起,与家长一起坚持做好一件事,以此足矣!
(二)贵在榜样
回顾总结这一章节中的这些有关“多主体共学互学”的成功案例,我觉得最了不起的就是在整个过程中,充分调动起了学生与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使得活动朝着更为理想的境界延伸。那么,家长的积极性是怎样调动的?家长的热情是靠什么催生和助推的?其中的窍门是什么呢?综合分析下,我觉得是善用了榜样的作用!榜样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从书中的案例中,我看到作为乡村班主任的智慧——先以个别的家庭为重心为撬动点,让个别家庭强大的学习力来促动其他家庭“心动”,之后以个别家庭取得的良好效果催动其他家庭自主自觉地付诸“行动”,尔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大众化的推广。在这当中,不需要我们的说教,也不需要我们的宣传和倡议,只要善用相互之间的光环效应,只因为“榜样”自身就携带着这份正能量,促人提高,催人成长!
我无比幸福,因为我看到了家校合作学习的新途径,也增强了自己在家校互学互助上的信心。相信在通往家校共学互学的路途中,这些实实在在的实践总结定能给我提供宝贵的经验,给我方向,给我力量!
①李家成,林进材《你好,寒假!——学习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寒假学习共生体研究》〔M〕.上海:学出版社,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