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事闲聊,多是教育孩子的话题。除了班里的孩子,最让人操心的,还是家里的孩子。
别人的孩子再怎么不学习、不省事,万般无奈,还有最后一点安慰:让他家长去管吧。
自己的孩子却没有任何退路。别人可以放弃,作为家长,永远不可以放弃自己的孩子,哪怕他再叛逆、再惹人生气。
常常庆幸,在教育女儿时还算省心省力。
女儿小时候特别乖巧,属于声叫声应的类型,比较听大人的话,对她的要求基本都能照做。中学以后,因为一直有比较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学生上很是自觉,又比较好强,成绩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
高考后,女儿本科读的是本省最好的985大学,研究生去了更好的另一所985,一路走来,也算是对得起这些年的努力了。
同事F常常和我聊关于孩子学习成长的话题,有时会忍不住给她一些建议,分享孩子成长的收获。
其实,我从没认真读过家庭教育的有关书籍,也不懂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也是一边摸索,一边陪女儿成长,甚至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是女儿促进了我的成长。
如果一定要有所体会的话,大概有下面几点吧。
1、家长是孩子的榜样,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是需要落实在生活中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越小的孩子越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家长的言行举止都能容易被孩子模仿,所以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很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比如,从不说脏话,每天大声读书,把家里收拾干净,做事有条理,尊敬老人,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人有礼貌……这些生活细节,有的看上去和学习没有直接关联,但是,它能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品质。我一直坚信,生活中的好习惯是可以带来学习中的好习惯的。对孩子而言,学习的源头是生活,一个在生活中彬彬有礼、井井有条、守时守信的孩子,在学习中也会诚实守信、有条不紊、思路清晰。好的习惯是基石,它能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础。
2、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孩子一起进步,踏实努力,自信自强。
每个孩子生下来就有学习的欲望,要保护并不断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和孩子一起享受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值得鼓励,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值得全家共同分享。我们希望孩子怎么做,自己就要先一步做到。家长经常看书,孩子也会拿书看,长期的耳濡目染,读书也就成了习惯。榜样的力量应该是无形的,不刻意的,对读书、学习有一份发自内心的喜欢,孩子才能对读书、学习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才有可能是一件乐事。
保护并不断激发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还要和孩子一起付出踏踏实实的努力。把功夫下在平时,注重学习的过程。一个对学习有兴趣、又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怎么会没有好的成绩呢。和孩子一起享受优秀的成绩带来的快乐,可以更好的激发孩子的斗志,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发自内心的觉得“我能行”、“我最棒”,如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一定会越来越好。
3、理解孩子,用平和的心态和孩子一路同行。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孩子同样需要。高兴的时候和孩子一起高兴,遇到难题的时候先表示理解,再给出合适的建议。我的原则是我自己不喜欢听的话,坚决不对女儿说;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不勉强她去做。站在她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孩子更容易接受。成长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任何事情都有第一次,孩子就是在不断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过程中慢慢长大的。随意发脾气甚至动手打骂孩子不仅于事无补,还有可能拉远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我们做家长的,先把心态放平和,给予孩子无私的爱和温暖的帮助,让孩子在幸福温暖的家庭气氛中生活、学习。
4、重视课堂,跟上老师的节奏是学习的重要保证。
女儿上学期间从未参加过任何补习班,一方面是她不想去,另一方面是真的不需要。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和她说好了,上课好好听讲,把课堂上的时间利用好,有不明白的知识及时问老师。这样,每天写完家庭作业,剩下的时间就由她自由支配。我们在家里不提供作业辅导,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决定怎么学,用多少时间。因为女儿一直对学习很有兴趣,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整个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从低年级时的不怎么样,到六年级毕业时语118分、数学英语双满分的成绩,也算是给了我们一个惊喜。
进入中学,我们的提醒还是抓住课堂,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把当堂的知识消化掉。同时鼓励她一边跟着老师学习,一边总结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哪门课多读,哪门课多做题,哪门课看看就行,都是自己说了算。每一次考试后,对照成绩查缺补漏,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成绩进步了,和她一起庆祝;成绩不理想,安慰加鼓励,找出原因,想办法赶上。对孩子无限信任,也是对自己的适当放松。只要心不累,身累,就是暂时的。
一直以为,学习的主体是孩子,习惯和兴趣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孩子自己想学、愿意学,并不断总结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坚持下去,取得理想的成绩就不是遥远的事情。
优秀的背后,是坚持不断的努力。陪孩子长大,和孩子一路同行,成就孩子,也成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