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人洗澡水喝多了,于是喝出了一本杂志;这个人洗澡洗蜕了皮,于是杂志成了个传奇。
这首我胡编乱造的打油诗的主人翁叫Leonard Koren,他是当代洗澡文化领域(如果这也算领域的话)最有名的人物(没有)之一。为了感谢「洗澡」这一上天的恩赐,他泡遍了全世界的澡堂,干了数不尽的荒唐事。每个浴缸都是他的情人,而他的一生(尽管他还没死)就是一封封写给浴缸的情书。
看!23男12女在洗澡!
跟很多「学什么就讨厌什么」的应届生一样,1972年,刚从建筑专业毕业的Leonard Koren也讨厌做建筑,却惦记着他自己叫做「bath art」(洗澡艺术)的古怪项目。▲ Leonard Koren
说白了,就是让朋友们一个个统统扒光,按他要求,置身于水、泥土、热空气、蒸汽等所有可以叫做「洗澡」的地方,他则在一旁拍照。
这些照片被制作成两个作品系列《23 Beautiful Women Taking a Bath》(23个靓女在泡澡)、《17 Beautiful Men Taking a Shower》(17个帅男在淋浴),然后被卖到了画廊。
这种离谱的事不仅让他干成了,还借此养活了自己。
一个混浴Party成了大事件
艺术家朋友们一个个英勇献身,而Leonard却没出一分钱「模特费」。于是他又有了新点子,何不办个答谢Party呢?至于主题嘛——很简单,大家一边泡澡一边嗨!
他只花了450美元,就包下了一个俄罗斯犹太人风格的大澡堂,大泡池、桑拿房、蒸汽浴室、游泳池,甚至健身中心,一应俱全。
正因为这浴堂既破旧又邋遢,还能闻到一股挥之不去的东欧熟食的味道,与先锋艺术家们平时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让这事成为洛杉矶口口相传的大事件。
没被邀请的艺术家也都闻讯而来,《洛杉矶时报》做了长篇报道,就连时装界传奇人物Rudi Gernreich也亲临泡澡捧场……Leonard意外地火了。
泡澡泡出来的泡澡杂志
而这个时候,Leonard完全没有半点杂志经验,也不会做平面设计。
后来,这本杂志从内容上,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本以洗澡为主题,将设计、艺术、公共社会等领域串联起来的独立杂志;从排版设计上,它则促进了New Wave(新浪潮)、原型后现代(proto-PostMod)等艺术风格的普及,更被后人称作「70年代晚期的新浪潮圣经」、「美国杂志史上设计最棒的杂志」等等。
这本杂志名字叫《WET》,slogan是「一本美味的洗澡杂志」(The Magazine of Gourmet Bathing)似乎是在说:洗澡水很好喝……本该庄重的地方,Leonard Koren却选择了荒诞。
LOGO里的纳粹与丁丁
W:由两个重叠的V组成,就像纳粹党的十字记号「卐」一样,有种挑衅的力量;
E:中间一横被斜45°切断,就像是一次害羞的勃起,有种sex的意味;
T:坚固、可靠、man!
「三个字母合一块,转达了日耳曼人的特色——韧性,刚性;而‘wet’(湿)却是个液态的概念——蔫的,软的……我喜欢这种矛盾:字面意思与图形传达正好相反。」
《WET》的存在就像是给全世界开了个玩笑。如果说《WET》是一个大浴缸,那么杂志上那些文字、照片、插画,就像是飘过浴缸的成群结队的泡泡。所有杂志上的内容,不管是封面故事、时装、生活方式、人物特写、图片专题……统统都在洗澡!
很多大牌都上过这本刊,音乐圈的有James Brown、Iggy Pop、David Byrne,影像圈的包括Helmut Newton、David Lynch……统统是边泡澡!边访问!
就连Leonard Koren与投资人Max Palevsky签合同的地点,也选择了水底……
《WET》到底要干什么呢?Leonard曾经这样总结杂志的编辑理念,将泡澡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
水分、蒸汽、空气、泥土——都是珍贵的资源,应该被珍惜和保护,需要点power来加热;
干净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要不断努力尝试);
赤裸基本上一直是绝妙的想法;
除其他魅力之外,洗澡是一个多元化的比喻。
作为一个曾经的杂志编辑,主编要是这么和我讲话,我一定认为他疯了。
给杂志写小说的Charlie Haas这样说:「‘洗澡’(bathing)的意思就是要享受这个世界。这是对那些较真的人(特别是较真得过了头)的一种恶搞。」
全美国的怪人都为他免费干活
《WET》是Leonard Koren一个人的杂志,意思是说:公司只有他一个人,很多活都得找朋友和熟人帮忙。更离谱的是,所有贡献者基本都是免费给他干活。这被看作是「美国出版业的一个奇迹」。Charlie
说:「我领到过‘报酬’,如果真的有的话。100美元——前提是如果有品牌在《WET》上投广告的话。」一些作者则拿到了陶器充当报酬,因为陶艺家Peter Shire在《WET》上为他的瓶瓶罐罐投过广告,「广告费」也是那些瓶瓶罐罐。
以《辛普森一家》闻名于世的漫画家Matt Groening,就在《WET》接到过人生中最廉价的一笔稿费——一根热狗。
「我到了办公室,Leonard说他希望我为《WET》画些漫画,我同意了。然后他说,‘走!我带你去吃午饭去!’我们走到一个卖热狗的小摊,他停下来问我,‘你想吃什么?’」
很多人为杂志写文章,完全出于对自己选择的圈子的认同,「你生活在大城市里,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小部落。这本杂志就是我们这群人的乐园。」Charlie ▲ Matt Groening为《WET》创作的漫画《Forbidden Soaps》这样说。文化评论家Kristine McKenna则是因为「可以做点疯狂的事」来到了《WET》。
没有员工,反而让杂志更自由。当被问及艺术风格时,Leonard这么说,「我也不知道,因为各种风格的艺术总监都在为《WET》干活。」
好景不长,1981年,在第34期杂志出版之后,《WET》停刊了。跟许多独立杂志一样,最大的原因是钱,杂志过于先锋的做派,早就吓跑了投资商。
破产负债的Leonard与一箱过刊,在一间车库里躲了好几个月,直到他移居日本,从此在美国出版界「人间蒸发」。曾经让美国嬉皮士们在浴缸里沸腾的这5年,画上了句号!
>>>《WET》停刊了,先来回顾下历史上一些经典的封面
跑遍全世界寻找最完美的澡堂
到了日本之后,Leonard Koren开始给杂志写专栏,给电视台做节目,话题依然离不开洗澡。重新活过来的他,开始遍布全世界寻找洗澡圣地,并将所见所闻所泡记录在《Undesigning the Bath》(未经设计的洗澡)一书中。
他去了日本和歌山,躺在距离海面30米的「泡澡吊篮」里,一边在日式浴缸里泡澡,一边随缆车移动,欣赏峭壁美景;
他跑去火山附近,火山岩石的矿物质与空气交相反应,形成暂时性的水塘,一边在荒无人烟之下泡澡,一边观赏极具魅力的火山背景;
还去了哥斯达黎加以大圆筒、软管和木板支架所组成的丛林淋浴间,整个森林都成了浴室;
还有设于日本温泉的冲打浴场,借助下冲流水的重量与力道提供了强劲的按摩功效……全世界你难以想象的角落,都是他泡澡的圣地。
「浴室应该是逃离科技世界蹂躏的地方!」在Leonard看来,「人体力学」、「用户友好」都是扯谈,洗澡是无法设计、不能量化的,「从根本上讲,一次完美的洗澡体验必须是主观的。」
2012年,玩了30年躲猫猫的Leonard,重回美国大众的视野。他推出了一本回忆录《Making WET: The Magazine of Gourmet Bathing》,回忆起那些年又犀利又荒唐的青春。
一切仿佛又回到原点,就像他在创办《WET》时,曾经说过的:「浴室里根本不需要诗人,它本身就含有一首原始诗歌的所有元素」:
水与蒸汽;
热、冷,或者温;
赤裸的;
静与动;
有光
©本文由「佰子湾」原创发布,作者:小耳。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