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9月20号是张曼玉的生日,没有人知道,没有人记起,一代女神就这样像流星一样跌落在时间的长河里了,连个水花都不起。
居住国外,像普通人一样低调生活,等闲听不到张曼玉的新闻,近几年一有新闻却都是负面的,现身暴瘦、颧骨突出、丑到吓人,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现实到底的媒体怎么不会跟风来踩两脚。
李嘉欣、巩俐、刘嘉玲、关之琳等同时代的女星新闻稿总是吹嘘冻龄、万年不老,似乎只有她真真切切地老了,皱纹横生,不复当年之美。
人们都忘了,或者假装忘了,那个曾经站在华语电影巅峰女神当年的风采,横扫整个华语世界,凭一己之力夺得嘎纳、柏林双料影后,也是迄今唯一跻身三大影展双料影后的亚洲演员,三十年间,不过一人而已,展望未来二十年,大概也无人能出其右。
但谁又能想到这样的张曼玉年轻的时候也不过一个“甜美的花瓶”。
1、 小荷才露尖尖角
张曼玉出生于香港,小时移民英国,后来回香港参加香港小姐选美大赛,获得“最上镜小姐”称号和港姐亚军。
那一年她十八岁,凭借选美获得进入演艺圈的门票,
又恰逢香港电影最好的时期,刚踏入电影圈,就能和张国荣、梅艳芳、成龙、王晶合作,《缘分》、《警察故事》、《玫瑰的故事》、《A计划续集》、《精装追女仔》。彼时的张曼玉甜美懵懂,一笑的时候露出尖尖的虎牙,观众爱她,媒体捧她,新世界的大门正对她缓缓打开,繁花似锦、一片芳华。
但荣华之下总是潜伏着看不见的危机,好在张曼玉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她后来说:“我入电影圈的时候,于我而言,拍电影只是个游戏,我对它一无所知。我的机遇在于我出现在人们正寻找新面孔的特别时刻,在行业正繁荣时刻。”
果然,新鲜劲过去之后,张曼玉稚嫩的演技也逐渐暴露在观众面前,那时候香港影评界是这样评价她的:“主要是拍喜剧片,在这些影片中,饰演的大多数是天真而又带点憨味的傻妹,热闹有余,内涵不足。看到她的演出,只觉得她不过是一名在银幕上走来走去的花瓶。”
2 一代宗师:曼神进阶路
在迷茫不知所往的时候,张曼玉遇到了《旺角卡门》,遇到了王家卫。
剧中她饰演刘德华的女友,质朴温婉有灵气,眼中第一次有了情绪,并学会了让情绪引而不发,却比大哭大闹更动人心弦。
张曼玉曾经这样形容《旺角卡门》对她的影响:“在王家卫之前,作演员对我而言就意味着做反应,毫无原因地狂喊,像孩子一样哭、蹦蹦跳跳。而拍《旺角卡门》时,我要寻找感情的深入点。从这开始,我就开窍了。我也决定将拍电影作为自己的事业。”
凭借这部电影,张曼玉首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之后一步一个脚印,终至封神。
她是《人在纽约》里干练的女强人李凤娇,《不脱袜的人》中汲汲于成功爱慕虚荣却本性善良的黄小姐,《滚滚红尘》里书卷气十足的革命女青年月凤,也是善良演技高超却软弱守旧的《阮玲玉》,《新龙门客栈》里泼辣风骚妩媚的老板娘金镶玉;是《东邪西毒》里为爱凋谢的落寞“大嫂”,《青蛇》中妖娆魅惑的蛇妖小青,也是《甜蜜蜜》里精明世俗的打工妹李翘,《宋家皇朝》里典雅庄重的宋庆龄,《花样年华》里优雅隐忍的苏丽珍以及《清洁》中力图摆脱毒品阴影的摇滚女歌手艾米莉。
其角色之多变,风格之多样,如一人有千面,面面栩栩如生,个个动人心魄。可以说,不看张曼玉,就不曾了解华语电影的精粹所在。
2004年,张曼玉凭借《清洁》获得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成为整个华语影坛唯一个同时手握金熊和金棕榈的亚洲演员。
这一年,她四十岁。
这一年,她正式息影。
睥睨天下,莫能与之争。
3 那个打破传奇的人
如果张曼玉的故事就在这里结束,也算一段传奇的固有程式,辞官归隐,笑傲江湖,从此她就只活在人们的记忆和茶余饭后的谈资里,就像偶尔一露面就上热搜的王祖贤,引人唏嘘怀想,无限感叹。
可那不是张曼玉。
在2014年张曼玉50岁时选择以歌手的身份重出江湖,音乐跑调、难听,形象暴瘦、摇滚,不复当年之美,于是舆论一片哗然。
但张曼玉回应说“我演了二十多部电影,可还是有人说我是花瓶。请再多给我20个机会,我一定能唱好的,好吗?”
是啊,五十岁,到这个知天命的年纪干嘛不藏起来供大家缅怀,又或是偶尔露面,衣着光鲜靓丽,气质卓然。要不也挑个擅长的去干才好,一代女神,等闲还真丢不起那人。
她偏不,谈恋爱搞音乐做慈善,跑到昆明去支教,为一些热爱艺术的大学生做导师。
很多鸡汤说“多少岁努力都不算晚”,然而大多数人年纪越大顾虑越多,乐天知命,知足常乐,一把年纪折腾什么?
摩西奶奶八十岁学画,齐白石衰年变法的勇气不是谁都有,都说不破不立,不破不立,然而自己辛苦一辈子奋斗一辈子立起来的一切谁又能忍心亲手打破?
张曼玉一代女神,本来已经可以完美收官,躺在功劳簿上吃一辈子老本,后辈也只有高山仰止的份,可她说:“我不想让大家觉得张曼玉始终只是一个样子,没有感情、渴望、失败,只是完美的走来走去,我希望拥有粗糙但强大的力量胜过虚伪的美丽。”
看多了吹嘘老年要一辈子优雅的鸡汤软文,曾经我也希望自己老年能得体慈悲也就够了,然而张曼玉出来唱歌了,她让我看到了老年的另一种可能。
不是优雅,不是宝相端严,不是一成不变,只是像年轻时一样对世界保持新奇,勇于尝试。
毕竟,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只有尽可能宽广尽可能深入地接触生命的内涵和外延,探索生命的真谛,才不枉投生为人,不然,那又怎么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