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春节,孩子们的心好像一直没有收回来,不但感觉不到他们上学期那种努力向上的劲头,而且上课说话的,下课疯玩的,做业不按时完成的,字体不工整的比着上半学期不减反增。感觉整个教室,每一个学生都是沸腾的,老师怎么按,怎么拽,都拉不住他们那颗浮躁的心。
我苦口婆心地,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念叨着:“一定要静下心来,下半学期时间紧,一定要更加努力!”他们也附和着:“知道!”“下课了教室里保持安静,不要打扰看书学习的同学!”“晓得!”“写作业,做题时,字体一定要工整,养成好习惯。只有这样考试时才不会吃亏!”“明白!”结果,同学们的心没静下来,教室里却是比原来更乱了,字也比着原来写得更飘了。老师语重心长的劝说一个也没有听进去,更别说做得到了。
经过认真的反思之后,我发现也不能一味地怪学生,真正的原因是:老师的要求太空泛笼统,学生们缺乏行动,“做”得不够。
这也让我想起早些年教过的一个学生。他和我一个楼住。很聪明,邻居们在楼下玩时,经常问他长大了干什么?他都会一本正经地说:“考上清华大学,当科学家!”每一次问他都是这样郑重地回答,可见决心之大。我当时正教着他,着实为一个小学生有这样一个远大的理想而赞叹不已。那时年轻,又入职不久,不懂得小孩子说话如过家家一样,不能当真。现在再看他时,已经上高三了。天天去上学,但基本上已经不学习了。爸爸妈妈直摇头,他当然也更记不得小时候信誓旦旦的话了。我好像更明白了:小孩子们的“说”和“做”完全是两码事!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有这样一个毛病:说得多做得少!夸得大,做得小。这是事实!但我们老师不能把这当成儿戏,一笑了之,或是嗤之以鼻。我们要引导他们,不但会说,还要去一点儿一点儿地做!达到“知行合一”的境地。但要怎么做呢?就我们班现在这个情况,怎么去引导呢?
我突然想起了催眠原理中的一些技巧:设定一个行动小目标,经常引导(督促)他们去完成。一天中反复提醒,对他们进行小行动上的催眠式的引导!
有了想法就马上行动。我立刻进行动员:六年级了,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咱们不能天天这样茫无目的的乱忙。今天咱们都定一个小目标,越小越好,比如:把课堂作业认真完成;上课不说一句闲话等。如果你能做到,你就是进步。如果你每天都能完成这样一个小目标,不出一周,你就有一个大进步,一个月你就会有一个超越!
孩子们一听,这么简单,谁不能完成呀!都跃跃欲试。我知道,这些小目标看似简单,但真正做好也不容易。再说,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听他们空谈,我要看他们的行动!于是我让孩子们拿起笔,把今天的小目标写在手上,一个一个念给我听。
“上课认真听讲!”“好。”
“不抠手指头!”“这个好,明确具体,一定要做到。”
“坐完做业后,一天多做两道数学练习题。”“目标明确,好实现!”
“听老师的话!”“太大,太空!改!”
就这样,同学们都定了自己当天要做的小事,并决心完成。
中午写字课,我抽一排问:
“我的小目标是写好每一个字。”“完成了吗?”“完成了!”
“我的小目标是做对每一道题。”“完成了吗?”“没有,错了一道!”“这已经很不错了,继续努力!”
“我的小目标是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完成了吗?”
“完……”他还没说完,同桌就抢着说:“没有,上课他在那儿转笔呢!”
他也不好意思再说完成了,只好坦白:“没有!”
一排八个同学,完成小目标的也只有四个同学。我说:“看来,这样简单的事要做好,也是不容易的。没做到的要时刻提醒自己,争取完成挑战!下午放学我会再问,看你今天完成的怎么样?”
就这样,我一有时间就提醒孩子们。并时不时地问几个同学完成的情况。虽然依然是有的做到了,有的没有做到,但明显地感觉到同学们能坐得住了,教室里也安静了许多。
小目标,看似很小,可作用却不一般。它也许能让学生明白,很多事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正如它也让我明白,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凭嘴说,更要去做。同时也要警惕,不能只学生的想法落在嘴上,更要落上手上,要让他们去行动,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