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临近中考,毕业班的学生或进入紧张的备考,或已分流到了去往中职的路上,自然少不了跨入社会的脚步。
针对目前的现状,常跟班上初一的学生谈起读书与理想的关系。部分同学,在我上完的“思想政治课”后大有感触,大概是因为之前没有人与他们说过类似的话吧。但也有部分同学无动于衷,这个我也能理解,毕竟,我也不是神人,不可能对所有的人都能在短时间内发挥应有的震动效果。
看着他们无辜的眼神,我也开始了内心的不安,因为同样的事情在十一年前就在我的身边上演过,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想想,总是让人胆战心惊,夜不能眠。
十一年前,2011年,差不多也就是这个季节,那时候的我,正在一个乡镇中学读初三。临近毕业的我遇到了中职招生老师的宣讲,班主任老师、科任老师的动员。他们的工作,可谓非常的成功,但事情也不是十分完美的哪种,如果忽略我,他们可谓是十足的成功人士了。
那时候,我的成绩并不是特别好的那一类,所以我就在被动员的行列中。但由于我家是偏远山区的,对于乡镇的繁华,我已是目不暇接,更别说是拥有高等学府的大都市。
当时,或许是因为家庭的贫困,又或许是我怕出去找不到回家的路吧,所以,一直成为了当时老师眼中的顽固派。对于要坚持中考的我来说,他们的心中是万般的不情愿。事后,也就是中职招生后,中考前的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读书时代里最为卑微和悲催的时代了。
因为没有按照科任老师的意愿到重庆就读中等职业学校,所以直到中考前,各科任老师对我都特别的关照。尤其是英语老师,对我的关照,估计在我有生之年都不会忘记。还记得那时候上课都是用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每天值日生的工作就有了清洗黑板擦的行为,当时,我们英语老师练就了一个特殊的技能,那就是粉笔、黑板擦能够按照他心中的想法去到他想去的地方。我,就是那个地方,身上承受的粉笔头和黑板擦数不胜数,这种感觉和阴影常常在夜里惊醒。
那时候的我,走读生一个,学校距离家也就五公里山路。每天早出晚归成了常态,早上去,衣服干净,晚归,身上粉笔灰。这种事情,从不敢跟家里任何人说起。
时至今日,我并非说是中职分流有问题,而是想要表达,中职分流是否也要考虑学生及家长的意愿。就像当年,我抱定中考的信念,却被老师动员分流,这个也没有问题,可事后的特殊关照让我这十来年一直没有想明白。
如果说,一个人的成功是什么,我觉得,不是获得多大的成功,而是这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大。换句话说,当年的我,若是中职分流成功,或许现在的局面并非如此。
我家,从我祖父开始,祖父一个人,我父亲他们,四兄弟,我这一辈,我的大哥兄弟,统共十三人。我有两个堂哥,一个堂二哥,与我同龄的还有两位。这里,长我年岁的便有三人,他们都有中职分流的经历,最终,一年都没有坚持读完便流入社会。三个都没有。
在这些兄弟中,我的成绩并不是特别突出的那个,相比长我年岁的三位兄长,他们的求学时代的成绩也比我优秀。可他们因为诸多因素的缘故,而今成为了远走他乡建设祖国的普通一员。自我坚持中考后,在我年龄之下的几位兄弟,有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的,有在省会中学任教的,有在医院上班的,还有大学本科在读的。
家族的振兴,或许是时代发展下的产物,若没有时代发展提供的优越环境,那来的个人成长。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告诉我要正确面对社会生活中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和工作岗位上平凡的身影。中职,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在分流的时候,若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选择,或可能改变一个学生乃至家庭的命运。但对于当年我的老师迷惑性的行为,至今都无法理解与释怀。不是我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只是实在无法理解那种成被粉笔命中的感觉。
今天,这篇小文,其实只想告诫我自己,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把教书育人这一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让类似的情况再我的身上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