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案与课堂生成共精彩
加盟“新教育实验”以来,我们学校的教师积极投入到课堂改革中,从备课到听课、评课,到教科研活动,大家乐在其中。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课堂教学,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进行一系列的“预设”工作,制定教学流程设计即编写教案。预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设想好解决的办法;设计好课堂提问问题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考虑好提问不同的学生,如果学生回答问题时“卡壳”,如何进行引导;事先准备好题目的几种不同解法……。凡此种种,教师总是希望课堂教学在自己的掌控之下有条不紊地展开,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的确,如果没有预设的教学方案,课堂教学就会变成一种无序的活动,因此,课堂教学前教案的编写,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做好的,对教学过程展开的预计能力也是教师的基本功。
我们市直中学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即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又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包括四种课型模式:1.新授课模式、练习课模式、复习课模式和试卷评讲课模式。每一种模式都包括五个环节,言简意赅、易于操作。
“五环节教学模式”按照“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 、反馈提高”的理念,将教师讲解时间大幅缩减,把课堂有效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释疑、总结。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学环节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而且环环相扣流畅统一。
“五环节教学模式”已经给我们提供很好的框架,我们在上每节课时,需要很好的构思,将各个环节植入有趣的“情景设置”和极具吸引力的“问题串”,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话” “问题引领,学思结合”,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在课堂上不仅学到知识,而且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课堂生成是指教学中发生的,教师没有预先设计的内容。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但教学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设计,不但要体现以学论教,还要体现以动论教、因材施教的策略。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关键。学生的参与充满变数,课堂上可能发生各种情况,如何把握时机,巧妙利用好动态生成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
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猪有什么用处呢?学生回答:它的肉可以吃;猪皮可以做鞋子;猪毛可以做刷子。又一同学说:可以用来骂人。老师回答:滚。
对上面的现象,您有什么思考呢?
当学生有超出教师预设的答案时,选择逃避或强制都只是下策,更不能讽刺和打击,积极面对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怎样才算是积极面对呢?首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看法,并努力想办法弄清楚学生的真实想法;其次要对症下药,相机引导,本着平等对话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协商解决问题。教师在和个别生对话时,一定要注意吸引其他大多数同学也参与其中,把说服个别学生的过程转化成促进全班学生共同发展的程。
遇到这种比较棘的情况时,教师头脑中的教学理念将决定事态发展的走向。事实上,这种意外情况的出现,是十分难得的课程资源,只要处理得当,很可能转化成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是生成的过程,在生成的内容中,有的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引起大家的共鸣;有的则如迷途羔羊,与文本渐行渐远,浪费了课堂时间。作为教师,在面对动态生成时,要学会把握生成,避免过度发挥。
总之,一个好的课堂,应该是有好的教案预设,更有精彩生成的课堂,课堂上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有效探究来生成和建构知识。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必须有预设,但在具体教学时又必须作相应的调整。教学中不仅有概念与方法的生成,也有师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还有学习资源与过程状态的生成。所以,每一次的意料不到都在督促我们,惟有不断钻研,及时反思,扬长避短,才能使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