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圈经常有晒生日的。嗯,又长大一岁,与亲朋好友一起吃喝玩,拍些照片,附带些文字,完成一次很有仪式感的分享。
第二天,继续忙碌。时光流逝,整日忙碌,我却很少认真想过,过去的那些年究竟成长在哪?
我们不也都是一边努力,一边发现和优秀的人如隔鸿沟。
那么我们到底差在了哪里?
大学刚入学就看到过下面这段话,那时嗤之以鼻,心里和嘴上也都是一万个不服。
大学教育并没有格外强调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具备这一能力的阶段是博士课程阶段。本科和研究生阶段,还都仅限于解决教授给定的课题。独立思考包含了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永不言弃的努力。
总有一种感觉,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我们就像那动物园的动物。照着饲养员的指示,就能每天得到喂食。
没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前半生过的太过安全和轻松,一旦碰上错综复杂的社会,无法迅速应对。
猛然将动物放归自然,它们没有那个思维意识,不知如何靠自己获取足量的食物。
大学即将毕业,即将走向漫长而充满未知的前路,越发觉得大学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学会独立思考。
如果还是不去思考,我们终究活成动物园的猴子,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那再多的努力,再多的不如意,以及再多的感叹,终将换来碌碌无为的此生。
2
回想在学生会的时候,一个部门十几号人。每学期都要去承办一些活动。
部长说了,这次活动要有创新,办出新意。于是一群人开始了,借鉴百度,借鉴其他活动,以及相互借鉴的努力。
看起来非常努力,忙得不可开交。本来一群人的创造力应该是无限的,最后的创新就像过家家。
那个部门用气球和海报装饰教室,那我们用彩带和小照片墙装饰;去年那个部门用了直播软件网络直播,那我们也用……
翻来覆去,都是同样的把式,换种不同的形式去呈现。这和应试教育一样,同样的考题,不同的背景而已。
应对前人已有的成果,不做本质的思考和改变。如同吃别人的残羹剩饭,或穿陌生人丢弃的旧衣。
上大学之前,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受大家的追捧,因为那能换来可喜的成绩和周围人的认同。走出校园后,发现问题的能力变得更加重要。
将信息收集与丢弃,研读并整理,最终整合成新的问题。
再用那十几年应试教育带给我们的无比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去解决经过发散再集合出来的新问题。
用宽广的视野和灵活的态度,帮助我们自己练就多角度观察事物的火眼金睛。随时随地的产生新的观念,永不言弃的探究各种新的想法。
我们终将一步一步变好,此生不再碌碌无为。
3
如何通过一个事物,炸爆米花式的产生一堆新想法,发现新问题?
比如,看到央视新闻回顾过去一年用的动态图表,我们开始思考:
工作中的图表能不能也做的这么好?用Excel还是其他专业软件?配色有没有讲究?动画有没有什么特别?
除了央视新闻的图表,那些老牌杂志、经济周刊会不会有更好的图表?网上会不会有人专门讲这类图表?书店会不会有这类书籍?
除了动态图表,还有没有更清晰直观展示数据的方式?
接下来,把这些问题记录整理,一个一个逐一解决。而不是一开始就去搜索:"央视新闻动态图表怎么做?"
一个独立思考的人,也许不一定是最厉害的那个,但他一定能够天马行空的想象。
4
别以为读了几本书,有了点知识,有了个文凭,有了个看似不错的营生,就了不起了。这只是开始,是每个人的标配。
硬件配齐了,就该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学会思考问题。
都说,读书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学习读书不能仅是过程。
只有当一个人把他所读过的书和所获得的知识,综合各种因素进行思考,他才能真正理解、掌握这些知识,并使其为己所用。
那些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才能成为他的真知。
此刻才不是吃别人家残羹剩饭,才不是穿陌生人丢弃的旧衣,才像不像动物园的猴子,才像脱缰的野马驰骋草原。
那么,问一个复杂而简单的问题:如何学会思考,又如何去独立思考?
那么,再给一个最终的结果——此生不再碌碌无为。
-END-
韩大爷读写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