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语言?这是每个写作者最直接面对的问题。语言运用跟一个人的阅读、阅历和日常练习有关,这些都是非常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的。那么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五种让语言变得优美的方法。
一、用词
词语是语言中最小的单位。为想要表达的意思找到特定的、准确的词语也是写作的基本功。比如同样是形容生气,写男性生气,就是怒不可遏,一触即发;写女性生气,可能就是涨红了脸,气得浑身发抖。而写作中用到的字、词、句,主要靠日常的积累。
二、句式
句式就是写文章常用的表达方式,我们经常说每个人有自己的行文习惯,这里头的“行文习惯”多半是指这个人常用什么句式写文章。
一个人在锻炼句式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选择适合自己,用起来顺手的句式。
1、 长句子还是短句子
长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句子内部有语法和逻辑关联,适合表达严密、复杂的事情;短句子结构简单,表达的意思清晰,一般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句与句的衔接和转折比较多。
2、 具体的句子还是抽象的句子
具体的句子主要是描写具象的事物,讲的都是生活的大白话;抽象的句子逻辑关系比较复杂,使用抽象的名词,像意义、感知、推理等。
3、 严肃的句子还是幽默的句子
严肃的句子以表达清晰意思为主要目标;幽默的句子经常是无厘头的,思维比较跳跃。
4、 陈述的句子还是抒情、质问的句子
陈述的句子比较平和,抒情、质问、反问的句子带给读者更多思考和感情冲击。
句式没有好坏对错,关键是找到自己用着顺手的,坚持下来,经常练习,过不了多久,这种句式就会成为你写作时的有效工具。
三、风格
风格是文章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核,表现出来就是文章的特点和调性。比如大家说王朔的文章透着痞气,是因为他写了很多脏话吗?倒不是,而是他在文章中表现出来对问题的看法让大家有这样的感觉。比如大家说台湾作家吴念真的文章很暖心,是因为他说了很多安慰别人的话吗?倒不是,而是他在文章中表现出来对普通人的温情让大家觉得暖心。
四、细节描写
我们来看一个细节描写的经典例子: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这个段落里,先是写了父亲的衣着,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让读者有个基本的印象,然后描写他过铁道的细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最后是作者的感受,这里没有难过或者感动这样的词,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显示了两个人都不善言辞,也不太愿意去表达的隐忍。这段文字一共不过143个字,写出了深深的父子情。
五、对话描写
写作中的对话,按在文章中的功能来分可以分为三类:情节发展型、立场展示型、隐喻双关型。
1、情节发展型对话
对话最自然的作用就是推动情节发展。人们在对话中或澄清观点、或引发争论、或达成共识、或规划落实。当写作者从叙述切换到对话,也就意味着文章从作者视角——不管是参与者视角(第一人称)还是旁观者视角(第二和第三视角)向当事人视角的转变。对话会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更具交互性的场景,在这个场景里,每个对话者都是现实参与者,他们将决定情节如何发展。一般我们看电视剧,最常见到的就是情节发展型对话。
2、立场展示对话
我们在描述一件事的时候,有时候是靠定性的词汇,比如说一个人很勇敢,很坚毅,很有理想,这些词汇是这个人或者这件事的标签。写作中,作者会预设很多这样的标签,但是这种标签不能直接体现在文章中,只能通过人物对话来体现。人物的对话印证着自己身上的标签,也不断重复着自己的立场。
需要注意的是,用对话展示立场时,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当时场景,不能总是唱高调,过于刻意的美化人物反而让人觉得虚假不可信。
3、隐喻双关型对话
写作中也常用隐喻双关式对话。隐喻和双关都是为了让一句话同时表达两个意思,不同的是,隐喻更希望展现给对方的是字面之外的那个意思,而双关则是希望对方同时抓住一个语意的两层含义。
双关式对话多出现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比如某些不适合自由谈论的场合,或者某些需要给对方施压的情况。“最近路上不太平,你可要小心。”这句话如果是革命同志之间的对话,有提醒对方小心的意思,如果是商战中讲给竞争对手听,则有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意思。
今天的作业是小说续写,这一般是我们这个课程最有意思,也是学员反馈最热烈的一个作业。大家根据小说的情境往下写,字数要超过1000字,少于10000字哟~
王梓亦用身体堵着门,她因为激动,身体剧烈的颤抖着。她的脚下是打碎的盘子、散落的衣服,好像整个屋子里的东西全部跑出来凑热闹。
“你他妈的今天就跟我说清楚,我到底算什么?”她用最后的一点力气冲坐在床上的男人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