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终归是个人的事情,这是我花了二十多年才弄明白的道理。
我最早的学习,是写拼音a。26前年,我七岁,到了该入学的年龄,没有幼儿园,没有学前班,跟着妈妈到离村子1里路的村委大楼旁边的小学里登了个记,于是,我的学习生涯就开始啦。
为了能够让我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妈妈到镇上给我买了一些本子,手把手地叫我写字。我学的第一个字是拼音a。不记得妈妈拿着我的手写了多少a,反正我学会了,学会后我一个本子上都写的是“a”,遇到不会写的字,我就写a,现在想想真奢侈啊,在当时物质还是很短缺的,我竟让自己如此地败家。
突然想起一句话,人们总是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并且乐此不疲,我就是这样,会写a啦,就写a,是a的也写a,不是的也用a代替。
接下来讲我家大宝的学习启蒙,现在我对大宝的教育也是a开始,也是手拿手地教他写,写了几个,就让他自己写,他手握着笔转圈,不知道如何下笔,经我鼓励了好久,才勉强写了一笔,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写a的顺序竟然是从下而上的,好一个从下而上,于是又换一种方法,结果还是同样,最后我被弄得有点抓狂,恼怒之下,放手不管了,你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吧。
这一点,我比不上妈妈,妈妈初中毕业,能教会我写正确的a,我比妈妈稍微上的学多些,我却教不会自己的孩子写a?这是什么逻辑?
思来想去,我学a的时候是7岁,我家宝学a的时候是5岁,7岁和5岁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比如,7岁孩子的认知,你讲一遍,他有可能就理解了。5岁孩子的认知,你讲三遍,他有可能还是不理解。
认知不同,对待事情的理解和看法就会存在差异。理解有差异,会出现不同的行为及结果。
学历高的人不一定会是好老师。会学的人不一定会教。
这就是从我的学习启蒙和我家孩子的学习启蒙方面,我得出的思考结论。
接下来我又思考,为何在教孩子学写a方面,我比不上妈妈?直到我最近我才思考,把1年半以前从师傅那里学的人才管理中敏锐学习的架构拿出来,才明白我为何浪费了那么多年~~
敏锐学习的架构,强调的是从经历中学习,然后在全新的环境中成功应用的意愿和能力。
从我教大宝写a来看,我有把妈妈的启蒙方法有意愿地去用,但却没有执行成功的能力。换句话来说,我有意愿用了妈妈手把手的方法,但却没有做到手把手叫会孩子的能力。
写到这,我突然恍然大悟,我缺乏的是教人的能力。为何会这样?我知道的比妈妈多啊,为何我却做不到。问题就出现在这里,知道≠做到。知道是认知,做到是能力。
从认知到能力,中间的桥梁是践行。践行就是经历,经历后总结,然后再经历(新的经历),然后再总结(教训),从而循环螺旋上升,终于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有做事情的意愿,又有做事情的能力,那不就是高学习敏锐度的表现吗?
写的这,我松了一口气,很多人都明白的事情,而我却花了26年,直到前几天,我受师傅模型的启发,重新找到了启蒙孩子学习写字的方法,孩子5岁,对空间认知还不熟练,我以往叫他从上往下起笔写的顺序根本用不上,于是,我买了几个汉子描红的本子,让孩子描红,慢慢地孩子有了写字的感觉。
昨天早上的对话就是最好的例证:
妈妈:我昨晚没休息好,刚开始睡着了,想着要把你尿尿就醒了,把玩你尿尿,我又睡不着了。宝宝,你以后可以在心里面记一下晚上尿尿的时候喊妈妈好吗?
宝宝:我晚上睡着了,不记得喊妈妈啊。
妈妈:可是你要记得啊,不然妈妈会休息不好啊。
宝宝:那我把它写下来吧。
今天把它记录下来,我才彻底地算是弄明白了学习。
学习终归是个人的事情,如果自己不参与怎么才能知道呢?
参与即意味着实践,实践即意味着经历,经历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成功后总结、失败后总结。总结之后再实践,再总结。
花了26年才弄明白,学习终归是个人的事情,老师教的再起劲,学生不参与,有什么用呢?
领导喊的再起劲,下属不参与,会有什么成功的结果呢?
写在最后,对学习有了新的认知之后,我决定把所学记录下来,作为经历的一部分。
谨以此文献给在学习路上走了多年,却不知道到底学习是什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