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和我妈带着我家两岁的小猫咪去宠物店配种。店长养了只小公猫,看见人便凑到人脚边蹭来蹭去,边蹭边奶声奶气地叫,粘人又可爱。再看我家的猫,胆怯生生地从笼子里爬出来,惊慌地环顾了一下四周,一溜烟藏到了柜子底下。
我妈向店长抱怨“我家这只猫一点也不听话,看见生人就躲”。店长的回答我至今印象深刻,她说“猫猫还是要训练的,就像小孩一样。你要和它多说话,多互动,这样猫咪才和人亲近,而不是一味地打和骂”。
中国有一句老话:打是亲,骂是爱。意思大概是,打你是因为你做错事了,要纠正你的行为和态度。骂你是因为担心你,不想让你走错的路。最初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直到后来我才发现,这样对待孩子实际上是最糟糕的教育方式。
说道这里,很多长辈不以为然,他们普遍认为他们那一辈都是被父母打着长大的,所以轮到他们来教育孩子,也理所应当按这种方式。俗话说“不打不成器”,如果不打孩子他们就不会听话,就不长记性。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当我每次惹我父母生气时,我爸都会说“这孩子要打一顿才好!我小时侯和邻居小孩吵架可是被我爸狠狠扇了两巴掌!连鼻血都打出来了!”如按他所说,被打之后应该性格温和,不再轻易和别人动怒。可我爸到现在都还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他会因为我妈做的饭太咸摔筷子砸碗,会因为开车时候被其他车挡路而追上去破口大骂……只要有人不顺他的意,他就会和那人过不去。这种情况下,打孩子非但没有纠正孩子的行为,反而让这种行为更加恶劣。
话题再回到我家猫身上。刚来我家的时候它也经常缩被子里和我睡觉,会在我学习的时候跳到我作业本上打瞌睡,会顺着我的裤腿一路爬到我头顶和我玩闹。后来我住校就很少和它接触了。结果那段时间,我妈不准它上床,嫌它脏。它抓家里的沙发我妈就会大声呵斥,赶它走。久而久之,我家猫确实没上过床也没有抓沙发,只是经常躲到床底,怎么喊也喊不出来。
心理学中有个理论叫做“操作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意思是,猫咪做错事,当然可以用打或骂这种暴力而直接的手段纠正它的行为,但同时你也会对它施加心灵上的伤害。这就是为什么我家猫对陌生人,甚至对熟人表现出害怕和不信任的原因。这种伤害在之前我爸的例子上也有所体现。如果被父亲打这件事没有对他造成心理阴影,他也不会对这件事记忆深刻------ 因为人总会记住对自己来说痛苦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打骂孩子的确是有错的。很多时候它不仅不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会加重问题,甚至造成其他更复杂的问题。宠物都不能忍受的教育,更何况是把你当作他们世界中最信任和最依赖的孩子呢?如果打着“爱孩子”的名义动不动对他们施加身体上和语言上的伤害,这对于他们来说不是爱,是惩罚,是威胁。他们或许为了讨好你而变得听话,但这终究只是为了能在父母的阴影中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