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朋友感叹:现在的婚姻,约束太多,要是能像古人一样能够娶三妻四妾就好了。
我只能苦笑一下,然后告诉他,古人的婚姻并非如你想象的那样完美与自由,事实上,古人的婚姻,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光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够你受了。
他摇头表示不信。
我说:所谓的父母之命,讲的是古人的婚姻大都是由父母操办的,由不得自己做主,很多人都是到了洞房那一晚,才看清楚新娘的真面目,因此,是美是丑,是好是坏,你并没有机会选,也就是说,父母说好,那就是好,不关你的事,尽管她是你的妻子。这还不算,更要命的是“媒妁之言”,所谓的“媒妁之言”,说的是不仅你没有机选择你的妻子,就连帮你选的父母,也是听信于中间的媒人的那三寸不烂之舌,也没有办法对你的妻子进行全面的了解或评估。
因此,你的婚姻,很大程度上其实是掌握在媒人的手上,这其实也是古代媒人吃香的真正原因。
那么,古人的婚姻,为什么要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呢?
其实古人之所以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首先,相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古人的个体意识较弱,而家族的意识往往更强,因此,古人的婚姻不是夫妻二人的事情,而是事关两个家族的大事。也就是说,对于古人来说,婚姻的真正意义在于“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意即横向连接两个家族,纵向连接无数代以来的祖先与无数代以后的子孙。因此,在古代,大多数的婚姻并不是个人的选择。
其次,古人成婚的年龄较小,大多数人结婚都在十二到十六周岁之间,在这个年龄阶段,就算是可以自己选择,他们也不会有真正的认识,还不如父母操办的好。这其实也是婚姻需由父母操办的原因之一。
第三,古人男女双方的廉耻意识较强,男女单独接触的机会非常少,自由恋爱机会并不多,因此,说白了,他们也没有太多的选择。
所以,在古代,绝大多数人还是很认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配婚的方式的,否则,这个传统也不会流传了几千年之久。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论语》《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