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陆陆续续的在收拾书本,杂物。
室友说,我要把这里都收拾空了,就跟当初来时那样。
那些摆满了从里到外,从下层到上层的书,还是大一花了好几千块钱买来的。
最后只能崭新的,又当废纸给卖掉。
还记得高中毕业时,留下的练习册和堆满几大箱的试卷最后卖了60块,还是犹豫了很久再决定要不要卖掉。
换来的那六张10块,到现在还在我的钱包夹层里,没舍得用。
大概我是想把那时候日日夜夜的认真都累积到60块钱里,尚还值得怀念。
那么,大学里花了几千块钱买来的书,能换成什么呢?
有哪门专业课是学的特别好的,还是有哪门课上得特别认真的。
对不起,真没有。
公共课感叹,老师上课没意思。选修课研究,哪位老师不喜欢点名。
大学,最让我感觉浪费成长的,就是那一本本连封面都没打开的书。
02
前段时间,流行用“丧”来形容90后,我不会给自己冠以这个便签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每次的低迷,我能够找一个较为饱满的状态。
而这两天,感觉自己真的是“丧到不行”。
2号晚上,导师说,终于要结束了,也能开开心心的送你们毕业了。
当把档案袋交到老师手上的那一刻,觉得心里是真的是很空虚。
不知道从这里走出去,一下子该干什么。
辞了的工作,结束的学业,没考上的研,以及那不了了之的感情。
那一瞬间,真的是空了。
第二天,开始整理起那些的杂物。我有留票根或者证件的习惯。
看到的四六级、计算机、会计等等之类的准考证,又觉得当年的自己比现在用功多了。
后来无意中在文件夹中发现了一段音频。
那是两年前给一个公众号录的电台。音频长达15分钟。
当年大清早趁着外面还很安静,隔壁的山坡上,篮球场上,戴上耳机能录一个早上加一个上午。没课的时候就去找偏僻的场地。
因为没有专业的设备,稍微杂音大了,我就得从头开始。但乐此不疲。
这种消耗,真的比一个人唱一下午的歌还难受。最后发给编辑的,一定是自己认为还能过得去的。她说好,我就觉得甚是满足。
稿费什么的,也从不奢求。
就是因为喜欢,才会傻不拉几的执着。
03
蔡康永说,“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时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学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我也从来没有坚持过什么事,好不容易因为学舞蹈练成的基本功,因为新学期开学,从此荒废。
后来那些跟我当初一起学舞蹈的人,现在跳起舞来就像如鱼得水。
暑期好不容易自学的吉他,终于能够勉强弹一首曲子。后来因为手指磨出了血泡,就将其扔在一旁,从此荒废。
后来他们说,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练出茧来,自然就没事了。
还有,那曾经录电台的公众号,由于换了编辑,我再也没有那么疯狂过了。
不是因为不喜欢,是真的自己没有坚持到底。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初再坚持一下下,是不是结果就不是回到零,我的生活是不是会有点点变化。
至少生活有为之努力的点缀,简历上的特长也不会写“无”。
04
明明自己可以做个收益者,最后连做个中间商都没赚到任何差价。
就像最后5毛钱一斤卖掉的专业书,从学校花大价钱买来的,最后又廉价的卖给收书的人,那收书的大爷再花大价钱转卖掉。
自己的角色都类似那种中转站,但其实可以获得比他们任何人都多的收益,却白白浪费了机会。
所期望投资回报率,可能变成了负值。
就是有越多的机会,越不会抓住机会。
彻底空下来的这几天,不会早起,也不愿早睡。
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应该找些理由再次出发。
今天再次听到当年的音频,希望能回到那个能找回状态的自己。
不是真的丧,大概就是想停一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