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90%的人都是追随者,但你要对自己说:“我不是,我是来引领这个世界的!”
多么励志,又多么犀利:不去试一下,你怎么知道自己是追随者还是引领者!
这句话出自俞敏洪,收录在他的《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这本书里。俞敏洪,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洪泰基金联合创始人,成功企业家。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是一本写给创业者的书,是为年轻人准备的指南针和航海图。俞敏洪讲述了自己的成功之道,告诉年轻人怎样做好自己的CEO。
不止年轻人,任何人都可以从此书中获得启发和滋养。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
一、改变自己要从改变思维开始。
有这样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人们对于自己的现状不满,可是陷于抱怨和愤恨,生活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问题要解决,用原来产生这个问题的思维模式去解决是不可能的。这是很多人和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要想改变现状,得先从思维模式上进行突破。
马云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长得丑,但他很快突破了自卑:长得丑,难过的不该是我,而是观众。他考进了杭州师范学院这所大专学校,给自己定了三个目标:把专科变成本科;成为学生会主席;跟校花谈一场恋爱。等他毕业时,目标全部达成。阿里巴巴的成功令人艳羡,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不是他创办的第一家公司,而是屡败屡战后的第五家。
相比较,俞敏洪的大学则有两个遗憾:没参加过任何学生活动或竞选学生会干部;没谈过恋爱。主要原因就是深刻的自卑,怕失败,怕丢脸,不敢突破自己。
对于每个人,道理都是一样的:必须突破自卑的壳,突破自轻的贱,突破胆怯的虚,突破失败的惧,越败越战,愈挫愈勇,才能奋勇向前。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清晰地讲明白了这两点:
二、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创业要想成功,有三个必备条件:资源、能力、理想。
俞敏洪刚创业时,以当时的资源和能力,只能办一个小小的培训班。继续发展,办了新东方;接着发展,做成了上市公司。现在,凭借现有的资源和能力,轻轻松松就把洪泰做起来了。
任何一个人都只能根据自己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依靠理想和动力做事。
这里有个问题,怎么判断自己的事情是不是“对的事”呢?
俞敏洪的判断标准是:我投一个事业,投的是能为世界带来某种增值的东西。
这提醒我们,不要仅为了赚钱而创业,要把项目能否为社会带来增值放在首位。
三、怎么做?
1、设立具体、清晰的阶段性理想。
想清楚三年后想要做成什么样子,然后,想想今天能做点什么,从每一天开始,成长一点。
比如,给今天定一个小目标:不网购,读书50页,让一个朋友开心地笑等。
然后,去实现它。
2、多点实干,一点点拔高人生的高度。
复读三年终于考上北大,大学毕业后留在北大当老师,后跳槽出来创立新东方,一点点拔高人生的高度,朋友圈越来越好,有理想有能量的朋友越来越多,人生不断攀升。
俞敏洪就是酱紫从农村娃成功逆袭成功企业家的。
只有去长,才有可能长高。
3、通过读书、学习、聆听等拓展思想的宽度。
大学期间,俞敏洪年均读书100本。现在,不管他多忙,每天读书至少50页。
除了读书之外,去了解成功人士,靠近优秀人士,让自己积聚的知识在交流中爆发出思想的火花,创新事业,完善自己。
时刻记住,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
去做,才能知道自己是追随者,还是引领者。
去做,才能过有意义的人生、与时代共前进。
亲,别愣神了。
趁春风雨露,野蛮生长吧。
(全文完)
参考书目:《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俞敏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