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我请一个孩子帮我做些杂事,事情做完了,我给他一些糖果。那么,那个孩子是不是因为你们说了“给我糖”就要和你们分享?”
“当然不能分享。你们有劳有所得的权利,因为你们努力了,你们也有权利留住自己获得的东西。你不必每当别人向你要什么你都给予。一个今天向别人伸出手索取的人,明天还会向别人伸手。你不必总是乐善好施地帮别人解决问题。他必须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如果你把家庭作业的答案给了同班同学那么你是在帮助那位同学吗?不,你是在让他无法靠自己学会该如何找到答案。”
我认为本句的魅力已不仅针对于教育相关中,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如此。在本篇中马文老师的主要目的是由此来区分两类人,一类是劳动的人,他们会丰衣足食、身居广厦,另一类是无所事事,伸手取索的那部分从懒懒惰的人,而自己是有权利成为哪种人的。若单纯来看,不分享的做法可能会被归类于自私,但被分享的那个人在其中仔细想想并不能获得什么体验就像文章中的“你是在让他无法靠自己学会该如何找到答案”,那么回归到教师职业本身如今提倡的素质课堂,或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锻炼其思维,何尝不是与此观点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