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我的家乡虽不重视腊八节,但从腊月初八之后,年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
过年之前,家家户户要备年货。印象中我出生的那个小山村最喜欢的就是做圆子和做豆腐了。
圆子分为两种:糯米圆子和红薯圆子。糯米圆子就是将糯米泡发,碾成泥后搓成一个一个小丸子,放入油锅中炸。红薯圆子就是将红薯切成条,裹上面粉,拌匀,运用面粉的粘性,几根红薯粘在一起,放入油锅中炸,炸成金黄色捞出即可食用。
那时,小年一过,村里的石磨就没️歇息了,磨豆子酿豆腐,磨米浆做粑粒,做圆子……常常看到,石磨坊旁人头攒动,有右手推磨,左手舀豆子或大米的大妈,也有在旁边一边拉家常一边帮忙舀豆子或大米的乡里乡亲们,还有观看的小孩子们。我最怕母亲安排我去推磨了,很重很重,我个子又小,常常推过去却拉不回来了,而且胳膊酸痛难忍,令人很方案。我也常常找借口把这项工作推给哥哥或姐姐,这时总会听到我妈妈告诫的话语:“那么懒,难道会有人帮你做好这些吗?”如今,全是自动化,什么破壁机,料理机,电动磨等等,一应俱全。省时游省力。想吃圆子了,大街上有卖,根本可以不用自己动手了。然而,童年时这段推磨的时光很是令人怀念的。
关于圆子的吃法,在我老家有三种,一种是即食,就是炸好后拿着就吃;一种是蒸着吃,用碗装起放在蒸锅中,撒些白糖蒸几分钟;一种是用开水泡着吃。这种吃法也就只有我们东乡人了。后来我嫁入北乡,我老公一家见我用开水泡圆子吃,都感觉不可思议,他们这里的风俗就是蒸着吃。
春节拜年,你每到一户人家,他们端上果盘后就会问你:“泡碗圆子给你吃。”然后,当你离开时,主人也会装上一袋圆子让你带回家。
圆子,不仅是一道食物,也是一种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