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出生于解放前,准确地说是出生于1937年某月,正是兵荒马乱的岁月。因此生日究竟哪一天,也记不得了。
我的爷爷奶奶一共生了五个子女,其中一个刚出生不久就夭折了。父亲在家排行老三,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两个妹妹。
记得奶奶告诉我,解放前,到处战乱,百姓流离失所,全家人四处逃荒,爷爷奶奶靠一根讨饭棍,走遍了大江南北。有时到地主家做长工,有时被日本兵抓去做窑工。
父亲的童年是苦涩的。缺衣少食是常态。没有衣服,就兄弟姊妹轮换着穿,常常是一件衣服补了又补。没有食物就到处挖野菜、采摘野果充饥。
那一年的寒冬腊月,天上下着鹅毛大雪,水塘里冰厚半尺。全家人己经好几天没有吃一顿饱饭,到地主家借粮食,地主不给,堤上的野菜早己被人挖完,加上大雪,几乎找不到可以充饥的食物。
爷爷急在心上,父亲痛在心里。总不能等着饿死呀。十岁不到的父亲跟随爷爷到野地里寻觅食物。他们扛起铁揪,准备到后山的一个野塘去挖一点野藕。其实这个野塘的野藕早己被缺食的老百姓翻挖过几遍了。
万一还有没挖干净的呢。父亲在爷爷的鼓动下,深一脚浅一脚在雪地前行。终于到了野塘边,父亲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
这哪里有藕呀,野塘里到处是冰凌、冰疙瘩。铁揪铲在冰面上发出脆响,冰面纹丝不动。这哪有下揪的地方呀。加上澶烈刺骨的寒风着实让人受不了。
然而,想到家中正等着他们的食物,爷爷和父亲咬紧了牙关,决计再试上几铁揪,万一有奇迹出现了呢。
衣衫单薄的父亲像爷爷一样,拧紧了腰间的草绳,背对着寒风,轮起了铁揪向野塘的冰面上铲去。父亲力气小,只得用肚子去顶铁揪。
一铲、两铲,一揪、两揪……。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爷爷和父亲的共同努力下,冰面终于裂开了一个口子,终于见到了野塘的土层。
但无论铁揪挖多深,都见不到野藕的蛛丝马迹,难怪爷爷说,这口野塘被人挖得太干净了、太干净了。
正当爷爷灰心丧气时,父亲在下铁揪时有了新发现。原来铁揪碰到了硬物,居然在土层中挖出许多砖瓦碎片。
父亲灵机一动,与爷爷理论起来。这个塘己被人翻挖好几遍了,在软土层上是难以找到藕的,然而砖瓦碎片的地方或许没有被人翻挖,而藕或许在其中没被发现。
一时间,爷爷和父亲忘却了饥寒,手握铁揪的劲头更足了,铁揪在瓦砺堆上碰碰响。沿着砖瓦碎片,寻觅着适合藕生存的土层。
可谓是工夫不负有心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父亲在瓦砺缝中发现了一根腐烂的荷叶杆。爷爷眼中流出惊喜泪花,儿哟,让我来。爷爷掀起了铁揪,深深地向土层铲去。终于找到一只藕梢肠,藕梢肠也早己腐烂了。本来寄予一线希望的爷爷和父亲满脸木然。
爷爷和父亲己经劳动了5、6个小时了,仍然一点收获也没有。身上的汗水湿了干、干了湿,在寒风人身如刀割。
这可咱办呀,家里几口人的口粮正等着爷爷和父亲的回音。向来喜欢动脑的父亲向爷爷建议,是不是方向找反了。听父亲这一说,爷爷心领神会,死马当活马医吧。根据父亲的提醒,爷爷铁揪头转了一个方向。
不出一会儿功夫,爷爷脚下踩到一根貌似藕肠的东西。于是爷爷放下了手中的铁揪,徒手清理翻开的土层。果不出所然,一节小莲藕正在爷爷的手中滑溜着。找到藕了。爷爷兴奋地叫了起来。快来帮忙,儿呀!父亲听见爷爷喊自己,顾不上被砖瓦片划伤脚的危险,一个箭步跑到爷爷身边帮翻挖藕上的泥土。
看着一节节胖嘟嘟的莲藕,爷爷和父亲喜得合不笼嘴,今天家中的口粮终有着落了。不一会儿功夫,一支,二支,那莲藕似乎是自己找上门来,爷爷和父亲忙得不亦乐乎,早己忘却了寒冷和饥饿。
这时,爷爷对父亲说,儿呀,你赶紧拿两支藕给家里送去,炖上一锅藕汤,也让家人吃一顿饱饭。另叫哥哥也来帮忙运藕。
父亲言听计从。当父亲再次回到挖藕的地方,早己月明星稀了,明月映照着地上的白雪,田野里象白昼一般。父亲乐在心里,喜在眉梢。一板车莲藕,让父亲十分有成就感。
父亲曾回忆,那天回去后,爷爷与父亲将挖回的莲藕也送给了附近的穷人一些。
每当想起这段历史,父亲总是心有感怀,一直到现在,父亲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因为那年月家里确实太穷了太苦了。